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1979从教师开始> 第十七章 鸿雁几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鸿雁几回 (1 / 3)

果然,都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在回去的路上,众人已经知道了张跃民智斗恶吏,和要在京城发表文章的事了。一传十,十传百等张跃民回村后,故事已经有几个版本了,加入了更多细节,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队长和张跃民还有三个年轻后生带一副板车留在公社,书记拒绝后,队长自然不会带他们去国营饭店见识见识。

路边随便买了点油果子,要了点开水,混了个肚圆。嗯,又蹭了一顿。

吃完几人赶去镇小学,把学校开学要发的新书和配发的作业本给领了。打的白条,张跃民和队长两人联名签字,等开学后收到学费再来给钱。

搬到板车上,张跃民抚摸着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感慨到:“太简陋(幸福)了,一个学生就两本教科书,语文,数学,然后没了”

语文一直都是这名没变,数学在前两年还叫算术,到四年级还有教学生用算盘的珠算内容。78年恢复高考后改用数学这个名。

想想后世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各种学科的书籍再加上要求必买的辅导书。

大大的书包背在小小的肩膀上,沉甸甸的一直压到大学,每年都有家长和学者在呼吁给孩子减负减负,年年却不见轻。

拿起一本五年级的数学翻开,快速浏览了下,还好,都挺简单,能教。张跃民记忆力是好,一元一次方程还有点印象,二元三元就彻底还给老师了。

语文就更简单了,这门学科考验的是阅读量,理解能力。对张跃民这个伪作家来说,小意思啦。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看着好像挺多,其实没多少学生。哪些孩子能上学,哪些不会上,队长心里门清,所以拿的书本都左不了太多,多了还可以退。

刚拉了粮食的板车上,放上这点书,看着好不不协调,但队长坚持用车拉,不让别人碰这些崭新的书本,还细心的用废布袋给盖好捆紧。

领完书已经下午时分了,到了公社大院后,队长交代了个后生在这看着书,几个人来到高书记办公室。

高书记伏桌在写份材料,看他们进来,也没停下,指了指椅子。

“你们先坐,我马上写完”

“嗯嗯,你忙,我们不急”

队长答道,然后轻轻抽出椅子,和张跃民坐下,另外两个后生连忙跑出门口等着。

片刻后,高书记放下钢笔,对张跃民招招手,“跃民,来,看看这份材料,写的可还行?”

张跃民上前,没有冒然拿起看,而是先说道,“能看吗?”

“有啥不能看的,反映基本情况又不是打小报告,你们也是当事人,来,你瞅瞅,看看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高书记毫不见外的递过一张写满字的信纸给张跃民。

张跃民这才接过来,快速看完,这是一份写给县食品厂厂领导的情况介绍信。

内容就是大慨反映了下今天在粮站的这场闹剧。平白直叙,没有夸大,也没有建议。就是提了下公社领导下的农民处处不易,自己代表生产队的社员给道个歉,耽误了收粮任务,希望厂领导能多多体谅。

你别看刘老头只是个小小的检验员,但别人还真不能随便就给处理了,他是工人,不能随便开除的,牛站长也不行。

但是食品厂可以给予一定的处罚,刘老头是在粮站上报,组织关系可还在原单位。

“跃民,怎么样?要不要再改改”

张跃民摇头,这封信表面看好像是在给自己治下的社员解释开脱,其实字字都在控诉你单位的职工,滥用职权,希望你们能从严从重处理。

“实事求是,字字珠玑,无可挑剔”

张跃民一连用了三个成语来称赞,真心称赞,绝了,不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