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其它小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第96章 重回自己的世界(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重回自己的世界(16) (1 / 2)

日子一连过了几天,林云不去镇上工作了,村长来问林云是不是准备安心备考继续考举人,林云尴尬地含糊过去,并不正面回答,村长干脆就问能不能把村塾担起来,自打林爷爷去世,村塾就没人教了,林云这些年一直在镇上做工,根本不愿意回村来教书。

林云没有马上答应。

林云十五岁考上秀才,之后这么多年再无寸进,不是林云不想,是他知道自己不行。

秀才是连续通过三试十场才能获得的,秀才的录取率也并不高,基本是十中取一,不要觉得十中取一这个比例高,在这个时代,识字率本就很低,大约不超过百分之十,有时候、有些地方甚至更低,换算下来秀才的人数不到总人口的的百分之一。

但实际上,秀才考试说难不难,主要是死记硬背的能力,但说难也很难,划在考试范围的书籍可是有几十上百万字,书本身没有那么多字,但各种大家对其的注释有很多,加起来比原本书的字数都要多了。

林云有些小聪明,之前启蒙早,年龄小的时候记忆力也好,秀才试才能早早就考过,但之后,林云秀才试的排名本就是中偏后的位置,能保证每次岁考通过,都很侥幸,根本没有把握去冲刺对综合能力要求明显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举人试。

不然,林云也不会想着去给人做账房,他是想着搭上富户,多少能攒些钱,多置几亩田,让自己儿子去考,等自己年龄大了,若儿子还在科举路上,自己再回到村里来教书,教教孙子,这样下来三、四代的积累,自家总能有个出人头地的子孙。

可现在,钱这几年确实攒了一些,但还真不算多少,田是能再买几亩了,不过是自己想着等这次收账回来,能再加一亩,而且田地嘛,要等秋收后才行,不然现在田里都有苗在,不好算。

可现在,林云不敢马上动用手中的积蓄买田了,自己不能去做账房,收入就等于没了,可去村塾教书吗?真的很不想,没多少束修不说,村里人他是不屑于打交道的,只是宗族关系,平时打交道的时候,总是要表现出自己的谦虚亲近的。

林云在家想了两天,纠结了两天,然后还是向现实低头了。

劝服林云的是,自己儿子现在已经开始启蒙了,就当是教自己儿子,顺便教几个陪读好了。

日子一天天的继续,林云每天都在村塾里,十日一休,半年下来,村塾里已经有差不多三十多个孩子,自己村里自然没有这么多孩子可以送来读书,有差不多二十个孩子是附近几个村里的。

村塾嘛,肯定比镇上的便宜,村里也不是都没远见的,附近村送孩子来的大人就说的直白,自己孩子现在八岁,干农活是干不动什么的,天天捉鸡逗狗的也不像样,干脆就来识几个字,不说别的,就是等十岁了,去镇上找个学徒,做个小二机会都多些,像药铺里的学徒就要求多少识几个字,还有一些手艺人的学徒,若能识字认图,都能少受些师傅责打。

林云开始是有些不屑,但他有小聪明,这种来学两年认些字的,其实才是周边村子里的最大诉求。外村过来的束修虽还是比不上在镇上私塾的,但比自己村子的好了很多,林云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授课,启蒙的就不必说了,都是教基本的常用字识字和学习写字,区别不大,但读到第二年就有区别了。

林云将只想学些有利于未来找工作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更多教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而想着举全家之力、举全族之力供个读书人出来的孩子另开一个班,林耀就在其中。

几年下来,从林云所教授的村塾出去的孩子,很有几个有了不错的机会,林云所在的村塾渐渐就在附近几个村子有了些名气。

村里有村里的好处,若是在镇子里、县城里,书塾不为了科举,而是读两年书好去做工,必然会被批判,但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