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武侠修真>见英雄略风骨> 第104章 但问红尘纤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但问红尘纤染 (1 / 2)

“侠客重连镳。

金鞍被桂条。

细尘鄣路起。

惊花乱眼飘。

酒醺人半醉。

汗湿马全骄。

归鞍畏日晚。

争路上河桥。”

这一首《咏画屏风诗》可谓是道出了旧时忆江南时候的情景,故国家园今安好?

——一切不曾重提。

就在饮至半酣才知日暮归途,不但烟尘溅马蹄,更惆怅凭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此刻虽然汉湿了骏马及衣衫,也是醉醺所致,恨不能力挽狂澜,所以才畏惧晚色的吹愁,与河上的栈桥争得一日之长短。

如此慨当以慷的诗词出自具有“开府”之称的庾信。东魏降将侯景率军反叛,“侯景之乱”正式爆发,太子萧纲命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北扎营。面对侯景孤狼般的狠厉,庾信不敌匆忙率军撤走。直至建康台城失陷后,无奈逃往江陵,被湘东王萧绎承制任命为御史中丞。后来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后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庾信因而被留在长安,被西魏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朝的掌权者因仰慕他的文采韶华,得以礼遇。然而他却在异乡之地感伤时变、魂牵故国,适遭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时而以悲悯的笔触,描绘百姓的苦难,然而当权者的荒唐奢靡与相互倾扎使得故国山河,破碎如井中之月,细揉的很。久居北方的他渴望南归,魂牵梦绕于故国山河。看到渭水之滨,并想到江南细腻的水乡之情,油然而生,那喃喃细述所勾起的思乡惆怅,曾经相识来。

高悬巍巍的长安城阙在抚慰的煌煌映照下,变得很阴邃,此刻驻足于甬道里,手按着瓮城一面女墙的人,枯沥的手,满是青筋密布,隐在也着胡服紧束的袖口里,显示着他也垂垂老矣。

“庾大人还在想着故国家园么!”连通瓮城的甬道上,走来一个的闲适疏扬,却蕴藏韵笔的人,他的性情算是中规中矩,也是仰慕文人雅士,但细细品酌并可发现他是有所意图的,属于一种具有双重秉性的人。一但威胁了自身所信奉的,并智计在握,谋略而动。此刻他披以便服,一身戎装,简约而质朴,见到城墙边上抒发心中郁闷的羁旅之人,徐徐而道。

那人并是庾信,而这精明拣练具有淬历锋芒的人乃是大隋的晋王杨广,这行步走来,顿时警醒了一直沉厉的庾信。

“见过晋王,”庾信微微曲躬了弯伛的背脊,垂首而道。

杨广自然知晓这位南人的心思,然而他的影响力比之现今的朝堂,无不心悦诚服,北方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文采俱佳,却无出其右的人,这庾信深得满朝文武的赞赏,地位俨然不可替代,而且他历经南北两朝的猝变,梁被陈,西魏被北周,北周又被隋替,到如今形势也定,一切都如白驹过隙,过客匆匆,来的快也去的流逝。

“庾大人可否想回归故国旧地!”杨广看出了他的高倨忝慕,窥探的问道。

庾信经历风雨淬变,驱散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回复清癯的面容,这身为晋王的杨广,心思细腻,虽是贤雅善谋,但不失为一个具有坦荡之怀而潇洒舒朗的人,他礼贤下士,可谓效仿春秋时期,信陵君的遗风,自然而然有所好感,自听闻大隋欲挥师南下,蹂躏故国河山,这才驻足城墙边上,唏嘘感叹。杨广猜透他的心思,但却无法掩饰,一览远处的云烟出岫,孤悲哀咏的道:“晋王心系天下,当然明白历史的车辙是向前的,没有不破的河山,也没有永享国祚的庙堂,如果山河还在,是否有迟来的一天,晋王心知如数。”说罢向杨广投去极度复杂的目光,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庾大人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