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穿越千年化孤勇> 第399章 碧州之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9章 碧州之乱 (2 / 3)

谋,让士兵潜入碧州各要塞,趁吴怀安赶赴河源村参加欢庆会的机会,进行了一番烧杀抢掠,将碧州能吃的用的全抢走了。

抢走后,他一路向北,居然来到天州,归顺了刘罡。

李显毕竟是正统皇储,他们作为一家皇亲,归顺也显得顺理成章。

碧州暴乱发生后,吴怀安赶回去时,大批难民打算南下避难,其中最集中的目的地便是河源村方向。

一州大部分难民都打算奔赴河源村,这样的人流哪里是河源村能吸收的,吴怀安与李麓等村里执事的人一合计,干脆断了碧州往河源村方向的路,这才没让村里的压力显得这么大。

但就是如此,碧州的老百姓可谓是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赵寒这一睡就到了冬天,对于本就缺衣少粮的百姓来说,石王这一举动无异于雪上加霜,大冷的天,百姓们食不果腹,再这么下去,饿死者难以估算。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往哪儿去,问题是往哪里去都不行,以现在的储备,哪里都没有这么大量的粮食。

庆州本是不毛之地,夏天炙热,冬天严寒,粮食产量很低,秀州倒是个好地方,气候宜人,但几番征战下来,早没有人敢种粮,滕州倒没什么战乱,不过这里山区众多,粮食产量极低,每年种出的粮食连自给自足都难以实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河源村倒是种了六万多亩,虽然能供十万人吃上一年多,但是对于一州的老百姓而言,这也是不够的,不仅不够,还可能影响河源村整个大局。

“也难怪上次在官岭,他们突然撤兵,现在想来,恐怕是那刘罡早就有了周详的打算,他可能还想等几大联军把我们剿灭后再侵吞成果的。”

李麓这样一说,赵寒就想通了联军为何突然撤兵,接着,他想了想碧州之乱,眉头紧皱道:

“既然碧州现在是我们管,便不能再这么见死不救,要是这样下去,咱们的名声岂不是坏了?”

“先生的意思是,咱们要往碧州送粮?”

李麓听懂了赵寒的意思,得到赵寒肯定的答复后,接着又说道:“先生,咱们如果这么做,正好中了庄王和刘罡的计了。他们就等着我们去管碧州,等我们消耗得差不多后,正好一举拿下,庄王远在北方我不知道,但是据我们的密报司打探,刘罡迟迟没有对我们动手,正是有此想法的。”

自赵寒被刺杀的事儿发生后,为了应对此刻以及发展村里的反细作事务,李麓特地按照大瑞皇室的标准,成立了密报司,密报司成立后,很快就协助揪出了村里潜伏的刺客和细作,这个模式成熟后,李麓就让李雪来专门负责密报司的工作。

“为政一方,民最为贵,如果我们瞻前顾后,连百姓也不管了,就算打赢了刘罡和李庄,哪又有什么用,不过就是新一轮的暴政者罢了。碧州情况紧急,我们不仅要管,还要好好管才对。”

“好好管?先生,咱们的粮食可撑不了多少,碧州人有近百万人,咱们的粮食运过去,能管两个月就算不错了,但这样一来,我们就被动了,村里的余粮就更少,恐怕真的会不战自败。”

李麓是皇室出身,对于普通百姓的感情没有赵寒那么深,更看重权势的掌控,说白了,在面临皇室和百姓的利益冲突时,她会更倾向于掌权者的利益。

这也没有错,但既然都带着这么多贫苦出身的人到了这一步,赵寒当然不可能中途改变利益思维方式。

现在他刚醒过来,就面对这样的事,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初心不改,以民为本的。

“粮食的事你放心,我自有办法,问题是现在都冬天了,比较麻烦一点而已,听我的,扶我去会议室,另外传信给吴怀安和吴老将军,让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