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武侠修真>大侠者> 第1章 潜隐野僧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潜隐野僧来 (1 / 3)

在广东东北,松口镇北郊之外,有一座小村庄,名叫辛溪乡。这里北负砻山,山势陡峭,东与南环绕着小辛河,斜依梅溪,正是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的地带。地方很僻,交通不便,只能乘船进出。

辛溪乡居民不多,十有八九姓辛,多半靠打鱼为业。康熙十八年九月,辛溪乡村道上,突然锡锡锡一阵山响,便见一个和尚,身形魁梧,气派不凡,左手托着一个大石钵,右手摇着锡杖,从村口踱来。

村里罕见外人,何况是一个和尚,还将锡杖摇得震天价响,引得村民都朝他看去。

这和尚来到一家小酒肆门口,观望半晌,霍地将锡杖一插,杖杆直没入地下尺来深,又把石钵往门口一放。尔后,取出一方布毯,铺在小酒肆门口正中间,就势坐下,点燃三炷香。一对圆眼随即半睁半闭,口中诵念起来,也听不出念的是经,还是别的什么。

小酒肆的老板娘是个寡妇,年约四旬,生得是柳眉杏眼,婉风流转,村里人都叫她冉嫂。辛溪乡这地方,就这一家酒肆,每日来喝酒吃茶的人甚多。冉嫂见和尚不知好歹,大咧咧坐在酒馆门口,遂向跑堂的伙计点点手。

伙计手拿一条白手巾,忙走出去,对和尚道:“这位师傅,麻烦你挪一下,挡着我们做生意了。”

和尚横坐在大门口,侧目旁睨,眼光往外一扫,意似不屑,又将双眼半闭,继续念他的经。

伙计喊了半天师傅,和尚只不睬他。冉嫂忍不住,摇摇曳曳走到门前,招呼道:“大师,你来小店,是要化缘?是要求食?”

和尚把钵盂一放,睁眼道:“唔,老衲我今天,是想结个善缘。”说着伸出一根指头道:“一锭金子,私铸的不要。”

此言一出,冉嫂蹙眉瞪眼,小小酒肆里的客人也骚然耸动,一齐盯着和尚看,把颈脖子伸得老长。

冉嫂高声笑嗤道:“你这和尚好没道理,想是犯了什么病吧?问我要一锭金元宝,这小酒馆做好做歹,也不过赚些碎银子,哪来的金锭。”

和尚翻了翻眼珠子,指着地上的三支香道:“施主请看,若这炷香燃尽,还见不到金子,第二炷香点起,老衲就要化两锭金子了。”

酒肆里的人纷纷吐舌,指指点点道:“这和尚好大口气!你看,要吵起来。”

冉嫂闻言嗔怒,顿时发话道:“我说,你这和尚真敢狮子大开口。挡着我门口,不让做生意,你是来打劫的么?”

和尚脸上像挂了一层霜,阖上眼,冷冷地道:“老衲真心化缘而来,施主不肯结善缘,贫僧就只好坐这儿,等候有缘了。”

冉嫂娇嗔不已,做了多年老板娘,第一次见到有这般不讲理的人,而且还是个出家人。她示意两个伙计,把捣乱的和尚赶走。两个伙计便向前凑去,一个抢左手,一个抢右手。

谁知还未沾身,嚯的一声啸响,和尚肥大的衣袖一拂,两个伙计腾的飞了出去,跌倒在地。

看热闹的人顿时哗然。冉嫂大吃一惊,忽有所悟似的,觉得对方来头可疑,正打算着遣人去寻自己的公公,忽见儿子辛天波带着十几个小孩,闹喳喳跑来。

这辛天波虽然年纪不大,却从小跟着爷爷练武,手底下颇有两下子,若论上树下河、摔跤淘气,谁都比不过他。他在当地是孩子王,天天成群结伴,削竹片为刀,缚竹枝为马,舞棒弄棍,到处乱转玩耍。

辛天波手指和尚,大喊道:“喂,你这和尚,堵我家门口,想做什么?”和尚抬眼一看,这孩子年约十三四岁,眉清目秀,面庞微黑,很透着精神。和尚眼光一转,说道:“老衲我讨斋乞食,超度有缘人。”冉嫂插言道:“说得倒好听,你哪是乞讨,你这是硬抢。”

和尚道:“阿弥陀佛,施主请看,这第二炷香也快燃尽了。到第三炷香点燃……”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