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636章 空地,步坦协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6章 空地,步坦协同 (1 / 2)

不是说战壕术不好,可如若一味将所有底牌全都押注在堑壕战术中,那就是找死无异。

唔....这点可以看看马奇诺防线。

一个完全为了适应一战的产物。

从一战结束后开始修建,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年修建。

结果修建完成就是沦陷的那一刻,一度被沦为笑柄。

而小胡子能够闪击波兰,靠的正是空地一体,快速推进的协同作战策略。

虽然依旧只是空地一体化的雏形,但这年头谁见过这玩意?

不!应该说是海陆空一体作战。

因为当时就连海上力量也被调了过来,在海上进行舰炮支援。

三位一体,火力猛的一塌糊涂。

相较之下,眼前这奉系玩的这手,声势挺大的,就是有点各玩各的。

正如赵铭所料,随着对方主力真正抵达前线,开始轮番对着多伦,潘家营子阵地进行猛攻后。

一如既往,航空编队玩他们自己的,陆军玩陆军的,各玩各的。

偶尔也有几次协同作战,但那也是地面火炮和空军炮火集火轰炸。

从未想过地面部队趁机推进。

要知道一方火力被压制的时候,就是地面部队拉近距离减少伤亡的时候。

一旦战壕内的火光稍稍减轻些许,就可以快速突进,彻底跳入壕沟和残存的敌军进行搏杀。

火力压制不利用起来,这不是浪费?

不然真以为单靠轰炸就能把战壕内的敌人炸死?

人家丑国在上甘岭投了一百九十万枚炮弹,炮弹投的多有卵用?能直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阵地?

争夺地盘,阵地,还是得填人进去。

一味的等待炮火过去再进行地面推进,效率慢,更是浪费这宝贵的火力压制。

就好比步坦协同,这玩意在一战时运用并不算特别频繁,属于尚且摸索之中。

且那时候的坦克质量差强人意,表现的并不是很尽人意。

如奉系,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按照人家教官描述的进行作战。

可聘请的西洋教官,人家也只是按照现有案例进行讲解。

这也导致奉系的坦克在战场上并未发挥出多大的作用,更多地就是充当威慑武器,实际上在战场上被当成了靶子,炸毁了好几辆。

而二战的步坦协同,就不得不说小胡子的闪电战典范了。

这也是这一战术,真正第一次大规模展示时就展现出极具破坏力的典范之一。

而?军军事天才,古德里安就明确指出了当时坦克的缺点。

目标大,近距离容易被损毁,噪音大,战斗中不易判断情况,容易暴露,观察受地形限制极大,行动间震动极大,观察视野有限,又遭到针对性破坏的风险。

还有就是装备弹道低深的武器,不易击中掩体内或反斜面上的目标。

所以坦克这玩意,最好就是搭配己方步兵进行协同作战,如若坦克孤军深入很容易沦为敌人的活靶子。

古德里安也说过,协同作战就如同乐器的演奏,不仅需要独奏,更是需要其他乐器配合。

坦克就是这一领奏乐器,而步兵就是协助的其他乐器。

为了打出根据破坏力的效果,所以闪电战中运用了摩托化步兵,是为了让步兵跟上坦克的进攻节奏,甚至就连骑兵单位也运用上了。

而在国内,别说是奉系没考虑到这点,就连淞沪战场时期也没考虑到这点。

当然也不是说没考虑,也可能是没能力组织专业的步坦协同作战体系。

所以在淞沪战场上,国军的确投入了坦克部队,但更多地就是将这些坦克作为掩护步兵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