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700章 新五德始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0章 新五德始终 (1 / 3)

()人人平等实在是划时代的思想革新,定然难免会出现天下舆论汹涌,吕布便又让司徒郑玄用他开创的新五德始终说来说服那些对吕布这三个平等强烈反对的世家人物。

郑玄之前虽然屡次拒绝何进、袁隗等人的征辟,那是因为郑玄知道他们都不成器,而且他们提供的官职都不能发挥郑玄所长,所以郑玄拒绝,吕布从黄巾军手中救了郑玄,还将他儿子郑基恩从管亥手中救出,郑玄感激吕布恩情,吕布又举荐他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正好发挥郑玄所长,郑玄便欣然赶赴邺城。

郑玄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军阀割据是痛心的,极力宣扬大一统的zhongyāng集权,宣扬忠君思想,强调地方眼从zhongyāng,地方要以顺道来事奉君主,人臣为君而死就是尽忠,是义、勇兼备的行为,而正直、刚克、柔克三德,为人臣者必须具备其一,他在注释群经时总是神化君主,要求地方诸侯服从君主,把封国的财富贡献给天子。他注《周易》与《周礼》,常常寄托自己君贤臣忠的政治理想。吕布就是用郑玄这种名士来为自己宣扬大一统的思想,抨击袁绍、刘璋等人的割据。

郑玄也加入了通天教,因为他一直存在神学思想,他认为有人格化的天神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如其《尚五行传注》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其政道则神怒,神怒则材失xing,不为民用。其它变异皆属珍,珍亦神怒,凡神怒者,ri月五星即见适于天矣。一事失,则逆人之心,人心道则怨,木、金、水、火、土气为之伤,伤则冲胜来乘珍之。于是神怒、人怨将为祸乱。故五行先见变异以谴告人。“

郑玄神化yin阳、五行,用yin阳气的盛衰解说事物的变化,跟这个时期流行的五德始终说紧密相连。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的yin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德xing。“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把每一个朝代都赋予一种德,一切制度皆与某一种德相应,按照一定的次序,前德胜后德。而不是相反,这个次序是:土一木一金一火一水,五德循环往复,相代而兴,历史也就如此推演下去。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如此而论,黄帝是土德,夏朝就是木德,商就是金德,周自然就是火德,秦朝就是水德,汉初续秦水德,汉武帝应土德。刘秀开国始应火德。三国鼎立,其实就是水、土、火三拨人争来打去,魏是土德,那么晋就应该是金德,因为土生金。 吕布在后世看一本穿越到三国的网络小说上获得启示。认为五德始终说应该另有新解,不该这么无聊。

吕布便找来郑玄,给他阐述了吕布眼里的新五德,吕布费尽口舌。终于让郑玄领悟到一个崭新的学说。

朝会上,郑玄开始阐述他的新学说:“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缺一不可,自古以来,王朝的更替也正是缘于此,正因为旧的王朝失去了五德中的某一种‘德’,使得天下的五德无法正常的运行,才会被新的王朝所代替,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旧王朝,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旧王朝丢失的那一种‘德’,并且这种‘德’重新扶上他应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循环。”

御史大夫田丰、尚令董昭早跟郑玄对好吕布授意好的台词。

御史大夫田丰抢前一步,疑问道:“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我等皆知此理,但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旧王朝,就是因为它得到了旧王朝丢失的那一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