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女生小说>春朝辭> 第9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頁 (1 / 2)

其二,言及自己待字閨中,溫淑大方,端莊賢惠,擇賢女與配……,溫惟心想除了「待字閨中」這一句實事求是,其他都措辭太過虛浮,當今聖上或者說垂簾聽政的昔太后如果見到自己本人,估計會有另一番人生見地。

許配之人,她雖素未謀面不曾相識,但此人早已聲名遠播,人人皆知,可以說鼎鼎大名如雷貫耳。

此人名喚李榮賑,乃當朝昔太后同父異母的弟弟,其父「敬國公」李橫三朝元老,功勳卓越,德高望尊,半生戎馬,征河西固北疆,戰功彪炳鮮有人及,育兩子一女。

大兒子李榮頎,能征善戰為人謙和有禮,不同於一般沙場粗曠武夫,溫莛知曾在西關見過此人一面,果然是名不虛傳,朗朗少年氣度不凡,雄姿英發,不愧為將門之後。

只可惜天妒英才,天不佑我大夏。在當年上陽之戰,平定中榮國與隴懷節度使王茲內外勾結叛亂,遷徙途中遇敵軍援軍。在兵力懸殊又無時間求援的情況下果斷奮起反殺,牽制敵軍兵力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為上陽正面戰場分去兵力贏得時間。原本對方根本不把李榮頎這隻小規模的隊伍放在眼裡,卻沒想到白刃相接人人驍勇善戰視死如歸,就算最後生者所余無幾也拒不束伐卷甲,援軍被拖住一時被拖住無暇分身上陽。

後來上陽之戰大捷,中榮國痛割五城奉於大夏,王茲一脈盡除。

然,李榮頎傳奇短暫的一生也就此落幕,戰至最後,孤身一人不願被俘,舉著信幡張望著眼前的山暉川媚,輕蔑地冷然一笑,縱身從高數百米的陡峭嶙峋的山崖一躍而下,如繁星入海墜入了水流湍急草木繁茂的崖底河道。

那一年少年風華正茂正當時,年十八,卒,聖上追封「平陽護國大將軍」,諡順平侯,記載於冊,其英勇事跡廣為傳播人人稱頌。

整個大夏朝中無不扼腕嘆息,痛心之至,隕才之痛已遠遠蓋過戰爭勝利之喜。

排行老二的女兒便是當朝垂簾攝政的昔太后,先皇惠昌帝在世時的寧貴妃,據說生的國色天香,儀態氣質出塵,善解人意極會哄皇帝開心,自她入宮之後,一房專寵誕下二皇子元程,母家一脈將門,在宮中自是風光無二,富貴恩寵榮極一時,連當時的裕皇后都要顧及三分。

二子就是敕書中言及賜婚的這位。自兄長去後,其父李橫就此卸甲不戰,一心求道,言此生殺戮太深修道積善。偶爾過問朝事,也極少干預其中。

二子李榮賑漸大,子承父業,自古英雄出少年,此人比起他父兄之英勇有過之而無不及,政治手腕強硬治軍嚴明,行事雷厲風行不怒自威是個殺伐果斷的主兒。

如今邊關不固狼煙四起,現在的大夏國國力每況愈下,軍隊力量孱弱,兵敗更是家常便飯,唯李榮賑逢戰領兵卻無一敗績,尤其近幾年對外的幾場戰事,更是親力親為事必躬行,逢戰必勝所向披靡。

外軍視他如厲鬼神煞。他也是大夏王朝名副其實的「戰神」,未滿十八歲,就被聖上親封——西昌侯。

聽聞此人現在仍在北境邊陲,征戰西戎與党項聯軍,朝廷念及功勳卓絕,威望甚高,待此戰大捷,班師回朝特封攝政王。

朝中新帝年幼,昔太后一女子聽政恐難以服眾,朝堂之上急需一個能主持大局穩定朝綱之人。昔太后毫不避嫌力薦李榮賑,雖朝中勢力盤根錯節,暗流涌動,但在特封攝政王這件事上,卻出奇的默契,無人置喙。

論功績,論名望,拼家族背景,當朝無人能出其右,攝政王之位李榮賑實至名歸。

參與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上至軍國大事下到地方瑣事的決斷權。

如此一來,李氏一脈成為京都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大權在握地位崇然,按常理說誰家女兒有幸得此佳偶,此生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母家更是一榮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