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其它小说>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 至和元年(1054),赵抃任朝中御史时,曾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至和元年(1054),赵抃任朝中御史时,曾写 (1 / 5)

(赵抃画外声):“今边急务者,莫先乎择将帅,练士卒,备军实,则将帅,则才能者留,疲儒者去;练士卒,则精勇者进,骄惰者退;备军实,则边气壮,人心安。三者有御,万一猝然寇警,我何惧哉!”

突然,一个洪亮的喊声:“赵大人,前面有一驿站,可否歇脚?”打断了赵抃思绪。他闻声望过去,见得一位将军骑在一匹纯黑色高头大马上,身材魁梧,身穿锦袍,却未着盔甲。一看,四十开外年纪,面白少须,鼻梁坚挺,眉毛略粗,双眼有神,显得顽强坚毅。赵抃道:“原来是种将军,乃是我大宋名将,多年戍守边陲,战功显著。能得种将军相护,此行无忧矣。”

种师道正色道:“赵大人,别看这些年无大战事,其实我大宋边陲常被外族骚扰。尤其是西北的西夏朝以及有些羌人,凭借其优良马匹、精湛骑术常来扰民,好不恼人。我常常率军击之,叫他有来无回!”

赵抃闻言不觉连声赞道:“好!好!”

说间,车队来到驿站……

6、“界河”边上 日

赵抃车队一行在种师道护送下来到一条河边……

赵抃下了车来,种师道陪同来到一条河边。种师道说:“这条河就是宋辽边界,故称‘界河’。此河上游叫拒马河,下游叫白沟河,流经涞县、新城、霸县等地入海。”

赵抃点点头,望着滚滚的河水,浊浪滔天,奔流不息。

(旁白):“赵抃一行在种师道的护送下,一路相安无事,如此半月,来到‘界河’边……”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赵抃转身一看,只见一群少年儿童骑在马上争先恐后地奔驰,从赵抃车队前奔过去……

赵抃脸上露出了笑容,望着骑马的少年儿童们……

种师道相告说:“赵大人,河北这个地方,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经常征战之地,当地人民历来就有尚武之风。加之宋朝建国以来与辽朝长期对峙,使尚武之风更加浓厚。孩子、妇女都能弯弓射箭,青壮年男子更加骁勇善战。这样英武的人民,绝对不会任人欺悔。”

赵抃听后,连连称“好!”

种师道又指着前面一家农户前,一个妇女正在训练孩子们射箭。

赵抃称赞地连连点头。

种师道又说:“由于朝廷的妥协退让,在界河边的人民,甚至连去界河打鱼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听到这里,赵抃沉默了良久。

7、白沟泽驿站 日

赵抃一行人马在种师道的护送下来到白沟泽驿站……

早已等候在哪里的契丹接伴使迎了上来……

赵抃与契丹接伴使施礼问候……

契丹接伴使道:“赵大人,你看是否决定先去西京大同,然后再北上国都上京临潢?”

赵抃点点头:“听贵国安排。”

接伴使又说:“西京大同地处大宋边境不远。那里居民生活习俗从语言、文化、经济等都向大宋学习。”

赵抃重重地点点头。

于是,在契丹方的带领下,赵抃一行车队在种师道保护下朝西京大同前进……

(旁白):“一路上,赵抃听见辽民多说汉语,男子所穿服饰为契丹服,女子所穿大多着宋服……”

8、西京某客栈 日

赵抃一行车队在契丹接伴使指领来到一家客栈……

赵抃一行被安排住下后,接伴使便对赵抃说:“赵大人,今天我带你们去吃一吃契丹的特色小吃火锅如何?”

赵抃客气地:“客随主便。”

“请!”接伴使礼貌地说。

赵抃随接伴使走出客栈……

9、火锅店 日

接伴使带赵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