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集 (1 / 7)

1、崇安南城门 日

天刚朦朦亮,城门旁除个别早餐店及进城卖菜菜农外,冷冷清清。此时,赵抃和毛彦志骑着两匹马,随后跟着一辆载着赵抃家眷马车缓缓地驶出了城门朝南方而去……

(字幕打出)庆历三年(1043) 崇安县南城门

(旁白):“一道圣旨,三十六岁赵抃从崇安知县被调到宜州(今广西宜山)任通判。于是,赵抃携带家眷悄悄地离开了崇安县前往宜州赴任……”

2、路上 日

赵抃与毛彦志并排骑着马由远而近走过来,载着赵抃家眷的马车紧跟而上,车后扬起了一阵阵尘土……

毛彦志不解地问:“抃兄,我们为什么要提前一天,悄悄离开前往宜州赴任?”

赵抃解释道:“为官一任当造福百姓,我们离开百姓万人空港欢送。彦志啊,我们别麻烦崇安百姓了!”

毛彦志重重地点着头:“抃兄,真是爱民如子啊!”

赵抃:“公兼而有之,不几于全乎!”说着,他两腿一夹马儿飞奔往前而去……

毛彦志一鞭,马儿紧跟而上,马车也随急紧跟,公路上扬起一串长长的尘土……

3、龙江边 日

青山绿水,山峰秀气,一条滚滚江水缓缓而下,两岸石林错落,瓦蓝天映衬在江水里一片澄碧……

赵抃一行来到江边,他和毛彦志下得马来,夫人带着儿子也下了马车,赵拊、赵扬背着琴带着鹤走过来,众人一起来到江边捧水洗尘……

毛彦志道:“抃兄,我们已经进入宜州境内了……”

赵抃点点头:“这条江就叫柳江,这里是柳江的上游叫龙江。”

夫人望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道:“老爷,你看宜州这片稻田,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宜州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

赵抃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真是光阴如箭,离家转眼已经十年了……”

“是啊, 儿,?儿,奶奶都没有见过。”夫人道。

赵抃感慨道:“也不知娘亲身体是否康健?大哥,二哥他们都好?今年收成如何?”

夫人连连点头,道:“老爷,虽然有时收到家书,总是叮咛关切之音,平安相慰之言。可这些都无法抚平老爷对娘的牵挂之情,思亲之苦。”夫人理解丈夫的思娘之情,便说:“老爷,我看不如将娘亲接来宜州……”

“知我者,夫人矣!”赵抃不能再等待了!他转身对毛彦志道:“彦志,到宜州后稍作安顿,你立马赶回衢州,小心迎护姥娘来宜州。”

毛彦志重重地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小心护送。”

“拜托您了!”赵抃感激道。

(旁白):“赵抃一行到宜州后,稍作安顿,毛彦志即刻动身赶回衢州,迎护小徐氏去了……”

4、常平仓 日

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赵抃带着属下对州府的常平仓检察储粮情况……

常平官打开粮仓,一股浓重霉味扑鼻而来。赵抃随手抓起一把稻谷,放手心稍用力搓了搓,几粒谷子即碾碎呈粉末状,赵抃细看了片刻,便问道:“这些稻谷何时入库的?”

常平官晓得遇上懂行的官员,便如实相告:“回大人,都是四年前入的库。”

“四年前?”赵抃追问了一句。

“是的,”常平官点着头说:“尽管年年翻晒,但此地暖湿多雨,早已成陈谷了。”

赵抃默默地点了点头。

5、府衙 日

赵抃回州府急找知州商议……

赵抃道:“常平仓稻谷入仓四载,早已陈霉,须换新谷。”

知州相告说:“朝廷规定,常平仓粮食存放三年后即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