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1635改变世界> 第70章 登莱(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登莱(2) (1 / 3)

翌日,离开了高密县之后,陈昊又带队绕远路前往胶莱运河巡视,胶莱运河是世界上第一条大型连海运河,全长一百余公里,开凿于元至元代1280年左右,历经三年开凿成此河。

因当时建设急于求成,导致运河建成之后河窄水浅,行船困难,后来明朝嘉靖年间也试图重新疏浚这条运河,但还是未能彻底整治,一直到明后期,明帝国风雨交加国力逐渐衰弱之后,这条运河也就彻底荒废了,搞得现在连排水量几十吨的船只都没法顺利通过运河。

定海人占据了登莱二府之后,也征集了大批民夫不断疏浚运河试图恢复这条运河的交通能力,不说通行大吨位的军舰,至少百来吨的沙船总得走的过去吧?而且这条一百多公里长的运河也注定会是登莱二府与大陆政权的分界线,定海人想要彻底把山东半岛变成了一座岛屿,依靠自身的绝对制海权永久性的控制这一片领土。

徐望祖刚率军北上的时候,就是沿着胶莱运河行军,沿途不断征集民夫修缮渡口码头,恢复道路交通等基建设施,重点在胶莱运河沿线规划各类兵站军营碉堡等防御设施,以防备未来明政府军的反扑。

徐望祖对于明帝国还是有一股天然的恐惧感,毕竟泱泱大明二百余载的威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失掉的,徐望祖认为短期内对登莱总督区威胁最大的还是明军进攻,所以现在想要玩命的修防线抵挡,这也是他最开始向陈昊请命出击时给出的规划。

直到五月初明朝内陆起义军重燃烽火之后,陈昊叫停了防线修筑,让徐望祖把主要精力投入战后的地方经济生产恢复之中,没必要现在就急着修筑防线浪费宝贵的资源,都1639年了,这个关头明帝国已经不存在收复登莱二府的希望了,甚至连再次击败农民军都将会是妄想。

陈昊一行人抵达登莱运河沿岸之后,再次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运河东岸全都是定海大兵以及大批被收编的明朝溃兵军户,他们东岸构筑了森严的巡逻体系。

而西岸则是密密麻麻一望无尽的难民营和逃难民众,两边人隔河相望,在很多淤积水浅之处甚至还有大批民众不顾一切的想要越过运河进入东岸境内。

但是东边岸上的定海大兵以及收编仆从军则是毫不犹豫的开枪射箭将这些试图跨过运河的难民射杀,无情的阻拦他们想要继续东进避难的行为。

这种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五月前运河两岸都还是畅通的,驻守沿岸的士兵们没有接到阻拦难民入境的命令,都是放任而为之,一直到徐望祖感觉不对劲了,才连忙下令运河东岸的士兵们戒严,不允许任何一个难民越过运河进入登莱二府境内。

因为徐望祖发现境内的难民似乎就是完全收拢不完的无底洞,无论收拢安置多少,很快又有一批批新的人冒出来嗷嗷待哺,定海人哪有可能无限制的收容难民?财政根本负担不了,只能开始阻拦了,否则刚刚稳定的秩序很快又会被源源不断的难民冲的稀碎,又变成无序状态。

五月之前难民越过运河的数量不过每天几百人而已,谁都没在意,可时间进入五月之后,这个数量就开始暴增了,谁都没办法忽视了,各地刚刚建立的乡镇机构赶紧上报,县府一级接到报告也没法子想,只能请示徐望祖,徐望祖军人出身,一向雷厉风行,管不好那就一刀切,谁都别想过来了,封河禁渡,擅自越境者杀无赦。

但这样残酷的办法依然还是无法阻拦更多的难民汇聚西岸,因为中原大地根本活不下去了,农民起义军重新燃起了战火,张献忠在谷城重新起兵反明,老张再度起兵的同时,罗汝才、马守应也再度起兵响应,并与张献忠在谷城会合。而已经被朝廷击溃,躲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趁机重整旗鼓,再度从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一时间,农民起义的烽火,再度在中原大地上熊熊燃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