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1635改变世界> 第37章 海寇时代的结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海寇时代的结束 (1 / 3)

秋去冬来,又到了一年新兵入伍的时节,同时也是溗泗军内部实行退役制度的第一年,满打满算溗泗军至今成立也快两年了,军中也开始出现了大批无法晋升军士但却又军龄服役年限到期的士兵,这批人还数量不少,足足有两百多人,他们一部分是资历晋升上来的,一部分则是因功晋升上来,这批人普遍都因为文化水平不及格,并且还不是专业技术兵种,无法获得继续晋升军士的机会。

溗泗军本部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立刻就上报参谋长徐望祖,徐望祖自己也拿不准该怎么办,就来找陈昊一块商量,两人商议之后意见产生了分歧。

陈昊意思就是让这些人退役,但徐望祖却坚决反对,因为这批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初溗泗岛一路追随过来的老兄弟,这才两年过去就他们义出军队,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这年头军队从来没有听过退役这个说法,无论什么行业还是职业都是从一而终,明帝国现在玩得更是军户制度,终身制的军人身份,老子死了儿子还得接班继续上,你这玩什么退役制度才两年就把人给踢出去,踢出去还是老兵精锐,这简直骇人听闻。

听着终身职业制、父死子继、一辈子都得当兵这样的事情似乎很不人道,但在古代而言这却也是对于底层人民的一种保障,无论如何你至少有了一个身份,比流民隐户强多了,多多少少还有些保障的,你一下子把人给踢出去,让这些只知道挥刀杀人的丘八怎么活?继续回到溗泗岛落草为寇么?

陈昊也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这批人继续待在军队了,现在整个定海县都在飞速发展,将军府也在不断建设完善,各项工程还有制度建设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着,凭什么军队就一直不变还得搞什么终身职业制?

再说了,现在军费开支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将军府今年年度财政收入不过三十七万两银子,再算上债券收入整年的财政开支达到了恐怖的五十五万两白银,其中军费开支就占到了足足三十四万两,人员薪资补贴开支仅仅三千七百多人的军队就支出了十八万两白银,刚入伍的列兵都是三两银子实打实的月薪,上等兵更是每月七两银子更加别提军士和军官的薪水,而且遇到作战行动还得支出额外的补贴和海外作战津贴,人员开支费用极其昂贵。

陈昊的出发点本来就是为了底层士兵考虑,想让士兵们一人参军可以养活家人,这也是领袖必须要保障的事情,可没想到如今却尾大不掉,军队竟然冒出来不想退役的声音,这没人退役就不可能有新鲜血液补充进入军队,因为编制就这么多,再扩大根本养不起了。

兵贵精而不在多,陈昊要的都是随时能够出战的职业军队,而不是明朝那种必须给开拔银才肯动的军队,这就注定溗泗军的维持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将军府目前为了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还有各类工程推进,每天花钱如流水,这样的情况之下根本没可能继续增加军费继续扩军。

没钱扩军还想保持军队人员更替那就只能选择退役一部分人,这也是陈昊认为理所应当的想法,虽然对那些被勒令退役的老兄弟很不讲情面,但也没有办法,陈昊已经给过他们很多机会了,但他们自己没有珍惜。

军中开展扫盲行动时候陈昊就说过不认字的士兵是不可能继续晋升的,可那些人不当一回事儿,只认为自己是溗泗岛出来的老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把自己踢出去,后来陈昊又把军中一些老兄弟安排去警局或者银行以及一些新成立的公务部门去干活,可他们把银行干成了土匪窝,把警局搞成了昭狱,陈昊捏着鼻子又把他们召回军队,最后一次陈昊征召军队出征济州岛,许诺随军出征的士兵可以获得优先晋升的机会,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只有少数人跟着去了,最后全都留在了李敬天麾下驻扎济州岛避开了这一次退役。

机会给了这么多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