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山美人,从越王府开始> 第12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 / 2)

“儿臣遵旨!”

秦轩朝梁帝行了个礼,随后转头看了二皇子一眼,眼神意味颇深。

二皇子没来由的心中一慌,色厉内荏瞪眼道:“老七,父皇让你接着说,你看本宫做甚!”

秦轩人畜无害一笑。“太子别怕,秦轩就是好久没有见到太子,十分想念,所以多看你一眼!”

“哼!”二皇子甩了一下袖子,扭头看向一旁。

秦轩毫不介意,大大咧咧一笑,转头对礼部尚书行了个礼道:

“何大人,您方才说——汴梁距离边境太近,不太安全,所以建议陛下迁都南方,是吧?”

老尚书下意识看了三皇子一眼,朝秦轩浅浅回了一礼。“不错,越王殿下,老臣是这么说的。”

秦轩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何大人,秦轩方才说过,我这个人说话直接,得罪之处,您这么大年纪,又是三朝元老,不要和秦轩一般见识。”

秦轩说完,朝老尚书再次一礼。

老尚书微微一怔,当下又还了一礼。“老臣不敢。殿下是年轻人,说话直接也是很常见的。您有话不妨直说。”

老七这家伙刚才像条疯狗一样,大放厥词,逮谁咬谁,现在忽然变得这么斯文,什么情况?

我得加点小心,别掉进这小子的陷阱里面!

秦轩人畜无害一笑。“老尚书,秦轩以为,其实你的提议,很有道理。”

“汴梁确实距离边境太近,确实应该迁往南方,而且我这次前去临安赈灾,切身感受一番,感觉南方风清水美,美女如云,确实是个好地方。”

“甚至说,大梁如果迁都临安,老尚书您——也会被美景陶醉,变得年轻几岁,焕发第二春。”

“呃……”礼部尚书感觉秦轩话里有话,刚想回怼,忽然想起三皇子之前的暗示,于是强压住怒气,开口道:

“越王此言差矣,老臣提议迁都南方,并非为老臣所想,而是替陛下和大梁社稷考虑。”

秦轩再次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老尚书不愧是三朝元老,大梁之栋梁,深谋远虑。不过——”

“何大人想过没有,大梁迁都南方之后,又会怎样?”

“这……”礼部尚书微微一怔,老七这是想给本官下套吧?

“越王殿下,老臣愚钝,不知殿下此话何意,您有什么话,就请直说。”

秦轩点了点头。“好。”

“老尚书,我来告诉你:从汴梁,到临安,相隔两千里,假如大梁迁都之后,北燕狼子野心,继续攻击大梁,北境战事传到临安,最快也要七天,到了那时,大梁就会再次陷入被动之中。老尚书,您觉得呢?”

“这……”礼部尚书语塞,随即反问道:“越王殿下所说不无道理,那么按照殿下的意思,又当如何?”

看了一眼老尚书已经略显浑浊的双眼,秦轩转头看向高台龙椅上的梁帝,淡淡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最早出自阎崇年2004年编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

“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后人将这两句话整合一起,赞颂明代永乐帝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镇守国门,抵御来自东北和西北的外族威胁,引申意思就是作为一国君王,就要以身作则,带领全国军民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秦轩此时将这两句话引用,顿时在大梁武英殿内再次引起轩然波澜,众多大臣纷纷低声议论。

之所以低声议论,是因为这句话涉及一国之君,话题实在敏感。

高台龙椅之上,梁帝也被这十个字深深震撼。

如果能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