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我想宅在初唐> 第37章 孙思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孙思邈 (1 / 3)

这些话都是平阳故意说的,她微微有些感到李渊的目的有些不纯,联想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挑出可以说的,按照自己平日的口气,诉苦似的告诉李渊。

结果就是,李渊确实发现平阳参与进太子和秦王之间的斗争,但不是自己想的那种参与,柴绍和柴哲威的踪迹仍旧没有问出。

父女俩就这样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天,次日平阳就以不打扰李渊公务为由,匆匆离开了皇宫。

这几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处理,千阳县学堂要开始迁徙了。不同成人的自觉自律,孩童太过活泼,所以需要的人手非常多,可以说这次是同时迁移人数最多的一次。船队的宝船已经全部停止了商业活动,正在前往长安西北的渭河码头集结,具体位置就是李宽撤离千阳时的临时登船点。时间还是安排在晚上,人数太多了,大人小孩加一起都两千出头,必须小心加谨慎。

只是,他们的担心多余了,这些孩童都是军士的后代,非常的懂事,一路上并未吵闹,除了因为夜色昏暗走丢了两人,花了些时间寻找外,所有人都悉数登船。之前有过交待,在广陵之前孩童都不能出舱,防止跌落河中或者被外人看见。先生干脆就打算一人负责一艘船,趁着航行的时间,直接在舱内上课。千阳县招聘的十四位先生还有马周,马周就不用说早就同意,十四位先生对前往桃源城没有异议,甚至还非常期待,他们早从马周口中得知,李宽的手上还有很多珍贵的知识,只有加入桃源城的人才可以学习,这十四位先生最大的也不过二十,都是寒门子弟,儒学中毒不深,对这样的知识很是向往。但被询问是否加入桃源城时,直接开口应下。

现在,千阳县就剩下二十几人负责维持制盐作坊,其他包括原住民都在前几批迁移走了,印刷厂也在上一批全体迁移到桃源城。平阳也不怕了,最重要的都迁走,千阳县现在就剩一个空壳,但开发好的耕地、住房、工坊,平阳准备送给李渊或者新帝王,看最终结果吧。

送走学子没几天,平阳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在长安南方的终南山发现了孙道长的身影,平阳立刻安排马三宝带上自己的手书,前往终南山寻找,务必在过年前寻找到孙道长。平阳给太子出的主意并不是说笑,她真的没其他办法,想问问神医孙思邈是否有让人假病,并让御医都无法诊断的方法。

马三宝,秉性机敏狡黠,侍奉柴绍做家僮。柴绍娶平阳公主为妻,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柴绍奉命前往太原。留下马三宝侍奉保护平阳,被围时舍命护送平阳逃到司竹园,游说贼人何潘仁相与平阳相见。何潘仁来后被公主收入麾下,率领百名精兵做主卫。马三宝自称总管,安抚接应群盗,兵士达数万。大唐立国后,马三宝舍弃了职位留下彻底成了平阳的亲卫。马三宝的忠义和能力都是万里挑一,所以具事对他没有隐瞒,寻找孙道长的原因一一告知,马三宝知道事情的轻重,立刻上马独自前往终南山。

他没有直接从南门出城,小心是他的一贯作风,习惯的从东门出城后在渭河周边绕了一圈,确定没人跟踪后才向着终南山的方向狂奔。只是寻找孙道长的难度超出了马三宝的预计,终南山方圆五十里荒无人烟,只有寥寥几座道观,马三宝第一目标就是它们,结果得知只在年初孙道长上门拜访后再无消息。马三宝开始了荒野求生,在终南山的丛林里四处寻找孙道长的踪迹。十几天过去了,眼见马三宝披头散发衣服也缕缕残破成了野人,终于是在翠华山的山腰处发现了孙道长。

此时孙道长正在自己的茅屋前晾晒刚采摘的药草,几听见茅屋附近的树丛中哗哗作响,接着就冒出一个貌似乞儿的男子,开口就询问:“请问老丈可是孙道长?”

“贫道真是孙思邈。客人有何事寻找贫道?”

看着眼前这已经满头白发,精神却依然旺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