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武侠修真>见英雄略风骨> 第121章 仅是归宿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仅是归宿人 (1 / 2)

“淙淙”一声细腻如流水的箜篌之声,传至一间雅舍的门扉里,这里就是以儒雅器量见长而着称的双雨云梦轩,原本这是一处煮茶闲赋,文人墨客的地方,但此间的主人却将它集萃了魏晋风度以来的遗表,如果说江南还存有这种精粹的风气,必定选这里无疑,

云梦旧蕴,渴泽而竭,自前梁萧绎的江陵朝廷被灭亡后,南方的文化几乎被销毁殆尽,这算是自秦时焚书坑儒后,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梁元帝的文采自不必说,但当他藏书的阁楼被西魏付之一炬时,这并代表着几千年的文化集萃,换成了一堆飞灰,这才有了双雨云梦轩的应运而生。

韩非曾说“儒以文乱法…”这并是文人的笔锋犀利,主导了思潮,如今随着这股俗化的风气,早也不复当初清玄放达的盛况,苟延残喘的,无魂无神,渐渐被一种杂糅了各家思想的新鲜学派所冲击,迎来了末世的丧钟,随着南朝最后一点经纶的消弭,禁锢着士族,服食着五石散,与扪蚤谈天下的不羁尚情,仅只剩下堕落的腐化,不知锄头时,何以种麦粟,不分十二节,何谈论经国。守着最后一点文学素养的双雨云梦轩,也只有这点可还寄托着形貌,但这也是维系着巍巍的皇权所诞生来的学术之别,不同于玄心清谈的超然物外,这是几千年来,儒学的君威守旧,能一直吸收外来的思潮,再逐渐转变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术体系,如今南方就是这样,杂和了佛道儒及后世玄学,开创了魏晋风度的璀璨,但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渐渐的被北方所传承来的盛隋骤变而取代,那份深远而明快的集聚,开辟了属于新时代的范畴,这源于洞藏佛窟而被调和的儒道思想,朴实如木,随着南朝谈玄论道的文学思想没落。儒学被提倡,而且将之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佛教禅宗,道教重玄学,儒家重立经学以及心性学雏形。无论后来的学术如何衍变,依然是魏晋玄学讨论的延续。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礼乐春秋,大梦如海,因此繁衍昌盛;这样并使分歧为南北两域的道家主张与此背道而驰,直至五胡乱华,汉统渐失,导致人心向背,开始避世空谈,此时佛教超脱世俗的空破论就应运而生,两者皆空,趁势而入,影响了本就水深火热,无法摆脱残酷的世道,而寻求寄托的精神文明,但这是一种虚无缥缈,无法捕捉摸到的;能破却不疏导,这并使得南方的道家重玄学便兴起,所以才有扪蚤以谈天下的奇异怪诞,重新延续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经过这么多的思想辨论,各家都有增益。但随着南北差异,分而一统的到来,君王需要长治久安,因此儒家代表的礼乐文明又被浮现出水面来。

这时那隐隐从雅舍传出来的箜篌声音,渲染了此刻的思绪,万千的感慨把这天籁之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清越空灵,鲜明而强烈,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清亮、浮泛、飘忽,百听不厌。如似述说这种冲击着暂定为批判的学术,南方是靠着汉统的流传,才延续至今,然而文人的拙劣,让它支离破碎,损伤殆尽,很快这份文学复兴的思潮被蹉跎。担负着振兴这满布荆棘,铺陈新貌的双雨云梦轩之主,执掌着南朝最为头脑的支配,但是腐朽的支柱,早也被蛆虫蛀空,如何才能重现魏晋时期的璀璨争鸣,原来弹奏这箜篌的人,并是这里的主人,据传府的老皇爷,当世称为据传王皇据。自他组建“双雨云梦轩”,并引进了潮流的趋势,囊括了陈朝所有的豪儒大家,集案流觞,经纶国事,仿佛当年经史子国,建安风骨的谈亭里会,滕王阁上唱伊州,怕也不过如此。这就是据传府能在强权环伺的当口,脱颖而出,最后取代名动宅的声望,维系皇家的一面较为鲜明的旗帜。

“澈水清晰濯涟染,一器俱动震八方,呵呵…”这位据老皇爷鬓也发白,沧桑如海的痕迹,睿智了他的双眼,若不是历尽宦海沉浮,也不会有如此安然具坐,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