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761章 不入太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1章 不入太庙 (1 / 2)

后世史学家喜欢将广德帝和逼死弟弟共叔段的郑伯作对比,用某种春秋笔法,赞扬大齐的第二位皇帝至纯至孝。

郑庄公明知弟弟与母后勾结,计划攻取郑国国都推翻自己王位,得知真相的他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将弟弟流放,将母亲姜氏软禁,并没有赶尽杀绝。

当然,也仅仅是没有赶尽杀绝而已。

千年之前的郑国国君,不仅憎恶他的弟弟,还差点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和这位不孝不悌的春秋君王相比,今上可谓至纯至孝。

无论对太后有着怎样的抱怨,自始至终,广德帝都保持着最基本的礼节。

他每天都会去坤宁宫给金虞姬和杨青儿请安。

各省进献紫禁城的水果菜蔬珍奇特产,李公公会按照广德帝嘱咐,第一时间送往坤宁宫,给两位母后享用。至于平日节庆,皇帝进献太后的礼物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两位太后对刘堪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不过看在刘堪如此孝顺的份上,也就没有过分计较了。

如果刘雨霏没有被叛军推上政治舞台,如果长公主野心没那么大,可以想象,在南京紫禁城,在皇宫深处,这样母慈子孝的场景会一幕幕上演,一直到两位太后老去。

可惜没有如果。

改变发生在长公主被流放均州后。

随着更多的刘雨霏党羽被逮拿、审讯,刘堪惊讶的发现,她的这位竟然有如此之大能量。

广德帝一度怀疑,连绵不绝的叛乱很可能和坤宁宫的两位母后有关。

从某天起,刘堪没有再去坤宁宫,没有向金虞姬、杨青儿请安。

刘堪,和他父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长公主流放均州,标志着对抗新政的政治势力,彻底覆灭。

太上皇时代的勋贵大将,死的死,退的退,不再形成威胁——至少皇帝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作为帝国统治的某种象征,或者说是吉祥物,年迈的金虞姬和杨青儿必须活着。

当然,也仅仅是活着。

刘堪对自己所掌控的武力颇为自信。

当各兵团将领因某种政治惯性,对广德帝还保持忠诚时,刘堪利用这种忠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章东、蒲刚、卢象升,收服邓长雄,完成了对文武百官的真正控制。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截止广德七年年初,新政在各地推行取得辉煌成绩。

乡绅地主,重新夺回地方统治,文治取代武功,文官集团成为帝国新的统治基础。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农户、匠户以及其他“下九流”,回到了他们原本所在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奴隶地位。

广德帝心中田园牧歌乡村秩序,终于建成,农民种地,工匠做工,士人读书为官,武人服从文官调遣····

刘堪的政治构想,与几百年前的朱元章在明初推行的政策颇为神似。

两人都是心心念念各规矩,丝毫不逾雷池半步,朱元章列出了不征之国,刘堪也有样学样,警告后代不要重走太上皇刘招孙老路·····

唯一的不同点可能是,广德帝心怀仁慈——至少他自己标榜是这样的。

他自以为自己绝对干不出动辄屠戮几万人这样的暴行。

武人作为新政推行的重要阻挠力量,已被基本清除。

如今,帝国的心腹大患,由武人丘八,变成了自己的姐姐。

骨肉相残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桉。

长公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