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119章 金虞姬擂鼓战浑河,刘招孙挥剑平东虏!(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金虞姬擂鼓战浑河,刘招孙挥剑平东虏!(中) (1 / 6)

黄台吉望着浮桥边倒下的游侠儿,左边独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这群明国百姓,个个骁勇善战,近身格杀了得,和正白旗最精锐的巴牙剌不相上下。

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侠义是黄太吉不能理解的。

黄台吉见过不怕死的明军,见过不投降的明人,然而那些人大都是被卷入战争的人,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眼前这群人,看起来和浑河,甚至和辽东没一点关系。

听曹忠清说,他们是从陕西、河南、湖广等地过来的,一些人是当地的良家子。

他们千里迢迢来辽东,显然不是为了钱。

八贝勒读书甚多,然而多偏重儒家经典,对墨家任侠之类的旁门左道不屑一顾。

建州女真崇尚强者,只信弱肉强食,面对弱者,他们没有怜悯,只会无情践踏。

这种残酷文化在八旗高层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一直到九龙夺嫡的康熙王朝,这种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是建州女真高层的保留节目。

黄太吉不能理解这些游侠儿,为什么可以为刘招孙粉身碎骨蹈死不顾。

这是黄台吉的悲剧。

一百多人守在北岸浮桥,挡住大军小半个时辰,杀了正白旗八十多个勇士,直到曹忠清发现他们的致命弱点:

他们都没有披甲。

于是曹忠清令弓手远远射箭,只射了两轮,便将游侠儿杀死大半。

那个姓吴的带头大哥,目睹他兄弟被后金兵杀光,走投无路,一头跳进了浑河。

曹忠清领着弓手重箭攒射,直到吴霄沉入河底,消失在茫茫碧波下。

“老子杀尼堪从没失手过!”

曹忠清估计这位吴大哥必死无疑,他心中满意,刚才吴霄那杆长枪差点将曹忠清刺死,若非他主子及时赶到,他今后怕是不能再为大金效命了。

只可惜,让老宋头和那个朝鲜美姬逃走了。

曹忠清没敢把此事告诉黄台吉,他担心主子责怪他无能。

的确是无能,身为正白旗牛录额真,竟然连一个受伤的女子都杀不了。

黄台吉目光从游侠身上移开,抬头望向对岸,他想看清把守浮桥的是哪支明军。

可是波光粼粼的河面,刺痛了八贝勒的眼。

后金大汗可以在沈阳城头岁月静好,那是因为八贝勒一直在负伤前行。

为了尽快追上刘招孙,在接到刘招孙惊喜后的第三天,还在伤痛中的八贝勒便匆忙启程,赶往沈阳。

当然,这次他也准备了个惊喜,要还给刘招孙。

只可惜,并非所有真夷甲兵都能像主子一样拼命。

大部分正白旗甲兵,无论是体力还是意志,都不能支撑黄台吉的这次远程奔袭。

正白旗这次进攻开原,共有一万三千人马。

黄台吉留下两千甲兵牵制开原城中守兵,带上一万人南下。

经过长途跋涉,现在还能跟上他的,就只有北岸这三千多人了。

不过黄台吉觉得三千人对付刘招孙已经足够。

黄台吉判断,刘招孙在沈阳根本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即便侥幸能胜,此时也是强弩之末。

只要正白旗及时抵达沈阳,不用开战,刘招孙也算败了。

当然,他现在已经不担心刘招孙死活。

八旗占据辽东是大势所趋,不是几千个客兵能阻挡的。

黄台吉现在考虑的是占据沈阳后,八旗对新领地的权力划分问题。

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强的一支,不过一直被大汗刻意压制。

黄台吉知道自己这个旗主位置本就不十分牢靠,这次突然负伤,不知大汗会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