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74章 龙有逆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龙有逆鳞 (1 / 5)

一丈二尺的朱底黑色参将旗下,身形挺拔的金虞姬策马缓缓走过东华门大街。

她对两边欢呼的京师百姓视而不见,只是望向走在前方的参将大人,由衷为官人高兴。

参将旗高高飘扬在街道上空,上书“开原参将刘”五个大字,在春风中猎猎飘扬。

随着刘招孙等人向午门前行,狂热的气氛在京师迅速蔓延。

对京师百姓来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武将进京宣捷,更别说是这种百人规模的阙下献俘。

上次他们见到敌军首级和俘虏,还是在万历二十八年。

那年朝廷平定杨应龙叛乱,李化龙班师回朝,将杨朝栋等六十九人押解到京师,磔于闹市,还没有到午门。

而在此前一年,即万历二十七年,援朝战役结束后,明军班师回朝。万历帝升座午门,接受都督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都“付所司正法”,斩下的倭寇头颅传送天下。

即便从播州之役胜利算起,大明也有十九年没进行这种盛大活动了。

盛世的武功渐渐远去,帝国的荣光渐渐暗淡。

如果不是刘招孙闯入,这种状态将继续持续下去,直到二十五年后的春天(1644年),大明京师会用另一场狂欢,来欢迎它的新主人。

两千多个表情狰狞的建奴人头被展示给京师百姓。

萨尔浒惨败,辽东危急之际,一个无名把总,在浑江拉起乌合之众,越战越强,血战开原,守住了这座辽北重镇,这些消息都与他们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如此,怎不让京师百姓振奋。

刘招孙率队伍过了棋盘街,再由文华门向西,最终抵达紫禁城最南边的午门。

这里便是献俘宣捷的地点,万历一朝数次献俘宣捷都在此处。

午门前方的御道上,北镇抚司小旗官沈炼带着两个兄弟,跟随一队大汉将军,忙着设置依仗。

教坊司已经开始奏乐,礼部和鸿胪寺赞礼的官员站在御道南侧,京师的文武大员和藩国使臣则站在东边位置。

沈炼在外番使者中看到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弗朗机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口中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搬运金鼓的大汉将军见他这样,不屑道:

“那是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个天主教教士,都是来充数的!”

言语之间颇有些蔑视,沈炼却是毫不在意。

这些大汉将军都是早晚朝及宿卫扈驾,装备精良,列侍皇上左右,平日里见惯了大阵仗,所以对这两个弗朗机人并不在意。

“看!献俘兵士来了!”

沈炼放下手中红毯,跟着一群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朝午门东边大道望去。一张张俊秀脸,在硬朗明快的飞鱼服映衬下,格外英气勃发。

这次午门献俘,卢受跑去和骆思恭商量,好说歹说,才从南北镇抚司挑了八十个身形上佳的番子来,沈炼也在其中,镇抚司虽不买卢公公的账,然而事关皇家体面,也没有太为难这个人畜无害的太监。

一位面相沉稳的引礼官在前面引领刘招孙等人走过午门御道。

刘招孙对御道两旁的文官武将、藩国使臣皆视而不见,低头认真听引礼低官叮嘱待会儿献俘时须注意的各种礼节。

一身戎装的金虞姬跟在参将大人身后,她目光平时前方,但见官人正在和前面一个文官低声说些什么,她正待低头,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个熟悉身影。

御道两边的藩王使臣之中,年轻俊朗的朝鲜国朝天使,正出神望向午门城楼。

“哥哥,”

承天门城楼上响起了雄浑有力的钟声,一连响了九下。

刘招孙穿越之前也没研究过《大明会典》,作为现代人思维,他对大明各式繁文缛节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