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第154章 少年王守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少年王守仁 (1 / 4)

“乐瑶,你知道成化八年,即1472年,是哪个朝代吗?”

“你别太小看人了,你说前面那个年号,我可能还不清楚,后面公元历都出了,有点历史常识都知道是明朝啦!”

“没错,一个明朝乃至整个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就在这个时期出生了,在浙地的余姚地界。”

“等等,知书你先让我猜一猜,这个未来的大人物,在当时一定是出身贫寒吧?我看书里都是这样写的,在农田里出生,小时候就要替家里下地种田,上山砍柴,下海捞鱼,甚至还未成年就要一手拉扯几个弟弟妹妹艰难长大。”

“你看的是什么书?”

“你管我。”

“好吧,我们今晚的主角,有点不同,他家族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富到流油,但你还真不能说他家就是没有底蕴的暴发户,我说一个他们家族的祖先名字你们就知道了,他叫王羲之。”

“啊?你是说张子青、曹秋冰、季皋等几位教授在书法交流会上提及过的那篇《兰亭集序》的作者?”

“没错。”

嚯!

这次不是普通的听众粉丝先激动,而是群里的那几个大佬,不淡定了。

此事还要追溯到一个月前,一场同样在京城举办,但没有顾知书参与的集会。

是一场圈子里规格很高的书法交流会。

张子青、曹秋冰、季皋都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那场会议。

在会上,张子青当场写了一篇《兰亭集序》,让所有与会者惊为天人。

张子青直言,这是顾知书深夜宇宙里,一个名为“王羲之”的书法大家所写作品。

而且他还透露出了一个让人惊愕的信息——

在顾知书的深夜宇宙里,这篇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书法领域的顶上明珠,属于瑰宝中的瑰宝。

但目前为止,无论是他张子青,还是北大的其他一众教授,以行书写出来的文章,都达不到顾知书的预期。

你要说哪里不达标吧,顾知书承认他也说不出来。

总之就是没那味!

这可把几个大佬给愁坏了。

但他们又清楚,这还真不能怪顾知书,说得模棱两可。

毕竟书法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这样,讲究一个整体的美感,一个“韵味”。

这种美感上的东西,属实是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出来,比如这个字的横撇长一些,那个字的点勾锋利一点等等,没用!

神韵这种东西,不是你调整具体的字迹,就能呈现出来的。

所以后世是名家真迹,还是后人临摹之作,在顶级的专家眼中,有时候真是一眼就能认出。

就凭两个字——

感觉!

有了感觉,再去从诸如笔触、纸张、印章、颜色等角度来展开分析,不过是为了给旁观者一个“科学”的说服依据罢了。

但有时候真正的鉴定过程,就是不科学的,凭“美感”二字即可下判断。

几个教授好长时间内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到底《兰亭集序》的真迹,是长何等模样?哪怕只能窥见七八分的风采,也是人生一大雅事啊!

可顾知书自己也写不出他见过的《兰亭集序》真迹,最多只能在张子青等人写出来的文章基础上,去进行点评。

最初得到的评价是只有二三分像,后来慢慢涨分涨到了有五六分像,再往后就涨不动了。

虽然张子青等人在书法领域,没有投入太大的心思精力,只当是日常工作之余的调剂品,但也毕竟写了几十年的毛笔字。

自己费尽心思写出来的文字,被年轻人点评只有真迹的一半水平,内心多少也是有点不服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