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大秦:称帝> 第195章 科举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 科举制度 (1 / 2)

王策的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刚从阴霾中走出来,让他之前略显压抑的气场瞬间翻转,变成了一个亲切又谦逊的大臣形象。

\"微臣以为,科举制度乃是国家之良策。选拔英才必须遵循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唯有如此才能剔除那些仅靠世袭便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庸碌之辈,祸国殃民。同样,这也使得各大世家子弟不至于沉迷于奢华享乐之中。陛下此举,实乃英明果断之举,内史王策坚决支持实行科举制度。\"

身为王家在朝廷中的代表,王策此言一出,孟家、甘家、司马家等几家大族心里暗骂王家人不地道,居然拿他们去讨好皇帝。

其他几家世袭大族都想模仿王家表态,然而却又显得步人后尘,索然无味。几人相互交换眼神,选择了沉默应对。

苏文目睹这一切,心中冷笑不已。今日朝议,他知道这些权贵家族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李斯与蒙毅精心策划的方法奏效了,秦二世皇帝和蒙恬在朝堂上默契配合,先行对反对科举的一方定了重罪。这样一来,无人胆敢公开反对科举制度。

归根结底,二人还是利用了秦二世初登基时滥杀官员的臭名,以此作为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苏文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为了打压这些豪门大族,只能再次扮演恶人的角色。

科举制度使得平民百姓拥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理念,自然无法接受。

此刻豪门大族中的王家率先妥协,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的缺口已经被打开。

未来朝廷必将形成两大对立阵营。苏文思忖着此事,决定不再纠缠于此,而是乘胜追击地提出:\"既然各位大臣都支持科举之事,朕深感欣慰。但谈及科举,还有一重要职务,那就是考官。考官将决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归属。朝中文臣众多,究竟何人能够胜任考官之职?\"

听到\"考官\"二字,群臣皆陷入沉思。

考官的含义无需赘述,这群老江湖自然心领神会。参加科举的学子能否高中,全凭考官一句话。这是一个肥差,也许可以在这一职位上下一番功夫。

几家大族成员再度心动,彼此交换眼色。唯独王策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看上去颇有仙风道骨。

见他这般模样,其他几家大臣忽然心头一紧,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皇上既然提出了科举制度,要选拔天下贤才,不论出身高低,那就必然已有周密安排,恐怕这考官一职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捞油水。

一时之间,群臣沉默无言。这时,蒙毅走上前来,拱手道:\"提及考官,微臣心中倒有一个人选,只可惜他年岁已高,不知是否还能胜任。\"

其实,蒙毅正是苏文心中的考官候选人之一,此刻看他主动推荐别人,不禁有些意外,遂点头示意蒙毅继续。

\"太学馆里有一位老者,名叫伏完,人称伏生。他不仅专研儒家学说,而且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且对事物总能提出独特见解。依微臣之见,伏生足以胜任考官之职。\"

话音刚落,李斯便上前一步,尽管他身为丞相,但心胸狭窄。身为法家出身,他不仅因嫉妒而杀害了法家祖师韩非子,更是为了维护法家在秦国的地位而不择手段。

\"陛下,臣以为治理国家应依法行事,万古不易。既然选拔人才,考官人选理应是一位遵守法规、严于律己之人。伏完虽博学多识,但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似乎都难以胜任科举考官之职。\" 李斯低头拱手,表现得既谨慎又惶恐。

苏文微微点头,并未发表意见。实际上,关于考官的人选,他心中早有三人候选,但伏完并不在其列。经蒙毅提醒,他想起了伏完这位精通典籍文章的人,将其作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