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言情>外科教父> 第202章 闭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闭关 (2 / 3)

悟。

每次认为已经触摸到极限,但后来还是超越了所谓的极限。

只不过越到后面,提升的速度越慢,跟电池充电差不多。

一个又一个实验体被使用,杨平在心里默念:一定要做到瞬间判断出血点,瞬间找到出血血管,瞬间做出止血处理。

用人力去对抗那台高科技的机器和人机合一的高桥及佐佐木。

虽然人力终究有极限,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杨平想试试,一个人对解剖的熟练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

他决定疯狂一把,把剩下的五千个解剖体全部用完,用来提高解剖熟练度。

光华碎裂又重组,又一个实验体出现在手术台上,机械手递来手术刀。

杨平不假思索,从心脏开始,将血管不断地解剖。

终于,一套完整的主干血管居然被解剖出来,自实验体上分离出来,那些细小分支全部结扎。

一旦越过某个高峰,能够看到更奇妙的风景,人就有攀登更高山峰的欲望。

杨平也是,当自己达到一个原以为无法达到的目标时,心里便跃跃欲试,超越自己,挑战更高更难的目标。

整个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主干血管,被杨平完整分离出来,带着鞘管。

杨平不满足,继续解剖,这次要把血管不带鞘管地完整分离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他做到后,依然不满足,他分离时,要带上主干血管的分支,而且分支越来越细。

上肢分离出完整的掌深弓和掌浅弓,手指血管往指尖动脉延伸,关节部位的血管网也力求尽量分离多一些。

继续朝更细的血管迈进,临床意义不大,但是对于熟练的掌握解剖非常有用,当你对无名细小分支烂熟时,知名血管就更加熟练。

当完成超过两千个实验体的时候,杨平尝试闭着眼睛,完全靠触摸来进行解剖。

这种靠触觉的盲视解剖,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做到。

但是杨平却不灰心,他心里有一种奇妙的说不出的感觉。

越是这种似乎无法达到的,越是心里兴奋,想获得突破,他很享受这种一点一点的突破,简直形成了一种怪异的强迫症。

但是实在太难了,闭着眼睛靠触觉,不仅速度慢,一不小心就解剖错了。

但是杨平知道,如果不把这种触觉解剖训练出来,根本达不到高桥的速度。

高桥拥有极致高超的外科技能,加上红外线监视黑科技加持,人机合一的情况下,病人在他的眼里,就像透明的。

所见即所得,他可以不需要思考,屏幕上的即时信息,传达到大脑,大脑指挥手直达目标,整个过程是线性的。

而普通人利用影像图片做手术,面对的目标,需要层层探索才能到达,无论怎么熟练,都赶不上高桥的直达。

杨平能够在大脑中建图,这图始终和真实有偏差,修正这个偏差还是靠探查,所以整个过程:图像——大脑——目标——修正——操作,这个修正还可能需要很多次,这个通路是非线性的。

比如最初的影像图片显示血管断端在某个位置,到达这个位置后,发现血管不在,这时靠经验进行修正。

它回缩了?或者不同体位位置有些偏差,解剖下去才知道真正的位置。

这类似于燃油车跟电动车比百秒加速,燃油车费很大劲才能做到的加速能力,可能电动车轻而易举就做到了,这是线性和非线性的本质区别。

当消耗实验体达到四千个时,触觉解剖能力只获得少许进步,无论多慢,多么小心翼翼,连一套完整的主干血管都无法分离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