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武侠修真>皆付笑谈中之逝水> 第十五章 苍黄翻覆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苍黄翻覆16 (1 / 3)

毛伯温道:“我们不拿血毒人做文章,鞑子也会对血毒人做文章。这篇文章被我们先拿来做了,结果虽不理想,却未必是最坏的结果。倘若换成鞑子来做这篇文章,结果或许比现在更糟糕。”

高忠面上不动声色,心下不以为然,却听毛伯温续道:“代价很大,好在并非全无收获。”饶有兴致问道:“咱家驽钝,不知毛大人指的收获是?”

毛伯温道:“子重,你来说说。”

曾铣道:“一箭之地,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

不管身在何处,细心聪明的人总是不缺的。

血毒人对明军极尽凶残,却始终不越过那排羽箭,行止中明显带着忌惮,好似羽箭的那边就是雷池。有人注意到了这个蹊跷,不约而同去查看羽箭,想要找出其中端倪。

羽箭距离鞑靼军阵正好一箭之地,明军刚一靠近,便有一片箭雨泼来。

同是专射,也有强弱之分,膂力大者,自然射得更远。

鞑靼为了尽可能让阵前的空地余留的更多些,射出千箭选得都是百里挑一的神射手,膂力、技艺都高出一般人一筹,射出的一箭之地,基本上已是他们的极限,即是强弩之末,杀伤力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射不到这个距离。

常年在行伍中摸爬滚打的明军,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但有人还是不够细心,他们漏算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羽箭上挂没挂木瓶,对射程有着不小的影响。

有不够细心之人,自然便有够细心之人,还有运气不错之人。

有人倒在了那排羽箭前,有人带着羽箭有惊无险退到了射程之外。

羽箭绑木瓶,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放到了木瓶上。

有人拿着木瓶,血毒人避之不及;有人拿着木瓶,血毒人攻势不减。

前者的木瓶里装了一粒黑色药丸,散发着难以言表的难闻怪味;后者的木瓶里空空如也。

前者只有一个,剩下的全是后者。

因由已然明了。

有了前车之鉴,明军加强了防范,代价还是很大。

平均二十枚木瓶中,只有一枚装了药丸;取得一枚装有药丸的木瓶,平均要付出百余条性命的代价。

赔上了五百条性命,总共才收集到了四枚。

木瓶收集的越多,对血毒人的压制就越大,同时也是在一点点蚕食鞑靼一箭之地的防线,道理很浅显,明白的明军不在少数;收集木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代价是巨大的,道理同样很浅显。

推动半数血毒人北行时,明军有近两万人,连番折损下来,仅剩半数。

不说全面摧毁鞑靼一箭之地的防线,仅是打开一个大豁口,少说还得赔上千条性命。

明军当中不乏热血之辈,愿意用命开路,只是谁也不知道,鞑靼还有没有调动血毒人的后手。

事先上峰再三交代,要稳扎稳打,顺风时不可冒进,逆风时稳住阵脚,保持僵持,等待中军帐后续应对。

几番试验,明军总结出了一套与仅有的四枚木瓶相结合的战法,以少敌多,不落下风。

……

鞑靼军阵指挥高台上,恩和森等人借助星光、火光和反光,一箭之地外的情形尽收眼底。

明军落荒而逃时,哈达建议出兵,被恩和森拒绝;明军阵脚渐稳时,哈达建议出兵,被恩和森拒绝;明军收集木瓶时,死伤惨重,哈达幸灾乐祸,盼着越惨越好;明军利用木瓶从容应对血毒人时,哈达建议出兵,被恩和森拒绝。

哈达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可自己的提议连番被否,面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气愤地哼了一声。

理解战术思想和灵活运用战术,到底是两码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