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第11章 淮西贵族的雄心壮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淮西贵族的雄心壮志 (1 / 2)

项羽的懊悔之声在朱高炽耳边回荡。

朱高炽心中微震,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朕以前真是对你太过忽视,没想到,我老朱家会有你这样杰出的后代。”

朱元璋看着朱高炽,笑容可掬,但眼神中的疑惑与审视却毫不掩饰,朱高炽自然察觉到了这一切。

朱元璋刚才的话语,表面上是赞美和肯定,实则是对他的试探。

"禀告祖父,孙儿一生最敬仰的就是您。我大明的江山是从马背上夺得,身为皇族,孙儿岂敢遗忘先辈的基业,在燕王府中日夜研习兵策,期盼有朝一日能如同父王一般,守护我大明的边境,确保王朝永享安宁。"

"好小子!果然不愧是我朱家的骨血,有抱负!"

朱元璋微笑,赞赏的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

朱高炽的回答实属机智,既表明兵策自学,撇清了燕王朱棣的嫌疑,又暗暗向朱元璋展示了决心。

燕王府一脉无意篡位,只愿成为保家卫国的将领,辅佐大明的未来君主拓展疆土。

虽知朱元璋疑心重,但今日的表现无疑让他过了一个难关。

"炆儿,你说说你的治国之道。"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一个君主只要善于用人,懂得调和朝廷各派,也能治理好国家,不必非得是个英勇善战的将领。

比起领军作战,治国的策略更为关键。

想到朱允炆将继承大明,朱元璋原先的不满渐渐消散。

朱允炆此刻手心已满是汗水,听见朱元璋点名,身体一颤差点摔倒。幸好身旁的小太监眼明手快,及时扶住了他。否则在大殿上出丑,朱元璋心里暗自恼火,为何要培养的继承人如此不堪大任,反倒是四皇子更得人心。

"治国之道,你应是精通的。"

"是...是..."

朱允炆稳住心神,仿佛失落的信心重燃。

"禀告祖父,孙儿会挑选有才之士,将国事委派他们处理。这样,孙儿就能在宫中无为而治..."

"国家也将繁荣昌盛,百姓自然能安居乐业..."

"愚昧!"

朱高炽心中冷笑。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还需要多说吗?

无论他是嗜血的屠夫,还是暴虐的君主,或是卸磨杀驴的无情者...

他这么做,都是为了将大明王朝的权力牢牢握在皇权手中。

这是他的大明,是他从底层一步步踏过血海辛酸建立的天下。

多年来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朱允炆竟提无为而治?

还打算将权力分散给臣子,如果不是流着朱家的血,朱元璋此刻就会取他性命!

果然,朱允文话音刚落,朱元璋的眉宇间便不自觉地拧成了川字。

“炽儿,你说说你的看法。”

朱允文正娓娓道来,却被朱元璋突然打断,一时如坠五里雾中。他欲开口询问,但对上朱元璋锐利的目光,立刻识趣地退下。

“孙儿遵命。”

“孙儿认为应强化清廉,整治贪官。提倡农耕,激励军功,赏罚公正,减轻赋税……”

大明立国尚不满几十年,百姓们刚从元末的苛捐重压和近三十年的战火中挣扎出来,疲惫不堪。

当前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这孩子,寥寥数语,竟说到朕心坎里了。”

秦始皇的赞赏在朱高炽耳边回荡。朱高炽深深地吸了口气,暗自稳住心神。

想当初朱元璋为何起义?归根结底,不就是元朝末年的苛政逼死了父母,又饿得啃书皮、食草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