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33章 朕又研制出了一件火药投掷杀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朕又研制出了一件火药投掷杀器 (2 / 3)

弹投掷手,叩见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带领三位皇子和大宦官梁师成,凭栏向仰视,看到了十名粗壮的军汉,腰间皆系着皮带,每个人的皮带里插着六枚手榴弹。

赵吉微微一笑道:“尔等平身,速速前方投掷场演练吧!”

“吾等遵旨。”

十名手榴弹投掷手起身,他们向右转背对着观战台,向前走出了三十多步远,来到了投掷试验场。

赵吉知道,类似于手榴弹这种投掷类火药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的唐代中、晚期。

相传民,在唐末的战乱中,人们便开始用火药做成各种形状的火器来杀伤敌军人马。

不过,那时也只是利用火药的易于燃烧原理来杀伤敌军。

史册中记载最早的徒手投掷火器,是在宣和三年的一百二十一年前,即大宋的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自制投掷类火药武器,进献给了宋真宗,获得了朝廷赏赐的缗钱。

唐福所献的火器,其实就是把火药封装在小型的木桶或竹筒时,留出引线,用火点燃引线后,再投掷扔而出,就要在敌军中迅速燃烧起一大片火光……

而到了大宋的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九月,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所试制的火球与火药箭后,受到真宗皇帝的接见。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无论是唐福所献给的火药筒,还是石普所献的火球和火药箭,这些主要还是利用了火药的燃烧原理;

它们想要达到赵吉所设计出来的这种高仿后世二战时的手榴弹爆炸时的威力和杀伤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时,赵吉带领三个皇子站在观战台上,凭栏向前望去。

只见,那手榴弹投掷试验场,也是按他规划的那样设计的,投掷手前面有堵半人高的石头墙,而投掷手的后面有一个半人高的土坑。

如此设计,皆是保证手榴弹投掷手的安全。

火器制造使唤陈规为了能让赵官家和三位皇子,能更好地看到手榴弹爆炸的威力,

他下令让手下的兵卒,抬来了早已准备好的十来个木马和木人,分别摆放到了手榴弹投掷手前方三十步至五十步远的爆炸区域。

赵吉知道,现在大宋的一步,是普通身高的男子双脚前正常地各迈出进一步,即两步远的总合,大约是后世现代社会的1.2米。

他看到爆炸区域设在了距离那十名掷弹手三十步至五十步远,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大约三十六米到六十米远。

赵吉没穿越前曾看过相关资料,没有经过一般人能扔手榴弹,能扔出超过10米至30多米远,而部队中经过训练的很多士兵扔手榴弹,能超过50米远。极个别的士兵扔手榴弹能达到64米远。

……

手榴弹投掷场一切准备好后,陈规请求赵官家可否现在就开始投掷手榴弹的演练。

赵吉点头道:“开始吧!”

陈规立即下令,高声喊道:

“吾部手榴弹投掷手,各就各位,做好准备。”

十名投掷手高声回应道:

“遵令!”

赵吉看到十名掷弹手,都已从腰间抽出了一枚手榴弹。

他们右手握着的手榴弹,跟赵吉在此之前给火器制造坊画出的手榴弹设计图上的是同一类型。

这种类型的手榴弹,是由弹体和引信(即发火件)两部分组成的。

它的上端,是圆柱形的金属头式弹体,里面封装了大量火药和铁砂。

它的下端,是由一个一巴掌长短的圆柱形中空的木柄构成。

手榴弹的手柄最下端有一个可以拧开的保险铁盖儿,起到对里面引信的保护作用,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