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25 兴州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赴北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5 兴州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赴北疆 (2 / 4)

他听到赵官家宣中书舍人张浚时,心中不免一颤。

原因就是,他张俊与被赵官家同样重用的中书舍人张浚,在被念到姓名时,发音是相同的。

不过,武德郞张俊事前也听闻到:御驾亲征西北的赵官家,从京城带来了一位叫张浚的中书舍人。

那张浚之名是三滴水的‘浚’,而自己姓名中的‘俊’字是立人旁。

张俊心中感叹:吾听闻彼之张浚,年方二十六岁,竟被赵官家如此器重,出任中书舍人如此要职,其虽品阶不高,但却直接听命于皇帝。十余年后,此人有宰辅之资啊!

日后,吾当与之好生结交……

宗泽、种师道、岳飞等人,听到赵官家对传旨的宦官说‘在京城暗付张浚之事,可向夏国乞和主使,秘密提之’后,他们都猜不出究竟是什么秘密。

他们心中存疑,也不敢多嘴打听。

只不过,他们听赵官家让一直接待夏使的中书舍人张浚,带那十二名远道而来的乞和夏使们入城时,他们的表情各异。

他们暗忖:赵官家可能是犯了以前的那种好大喜功的毛病,想让张浚带着十二名夏使,看到我大宋官军只用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打下由李仁仲领兵坚守的夏国西京城的如此盖世壮举吧?

赵官家此举,能让夏使畏惧天威,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赵官家召夏使进城,是不是想与夏国议和呢?

对于,当前这个大好局面下,大宋与夏国议和,赵官家身边的诸将中,有的在心中庆幸,有的却是心中极力反对的。

像刘延庆等几位大宋西军将领,是想保持目前局面的,他们是愿意宋夏议和的。

因为,他们的根基在西北,世代在西北为将,有西夏国在,他们及其后代就能领兵镇守大宋西北一方,相当于一路诸侯了。

可是,像宗泽和岳飞等后起之秀,在西北没有任何利益瓜葛,更何况他们本就是忠君爱国的千古良臣,他们并不会考虑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大宋能灭掉夏国,甚至是一统华夏,复振汉唐一统之盛世。

岳飞率先出列,道:

“微臣岳飞奏启官家,夏军面对官家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的火药武器,毫无抵抗之力。”

“如今,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夏国陪都西京城,我大军兵将士气正盛。”

“微臣岳飞建议官家,应重新思虑早先在京城制定的以战逼迫夏国议和,成为我大宋附属国。我军应一鼓作气北上,攻克夏国京城兴庆府,灭掉夏国!”

宗泽看着年轻的岳飞出列启奏,说得如此义正辞严,可见其忠心可嘉。

岳飞之言,正合宗泽之意。

他立即出列,附奏道:

“微臣宗泽,甚是赞同岳飞之谏言。如此大好形势,我军在此休整数日后,应继续北上,一鼓作气灭掉夏国,以除西夏这个百年祸患。”

刚被提拔为中层军官的张俊,偷眼看向赵官家,他察言观色后,看出赵官家露出了赞同岳飞和宗泽的微笑。

他立即附奏道:“微臣张俊,赞同岳将军和宗枢密使之言。”

赵吉露出微笑,果然这个世界的张俊和历史上的张俊一样,都是甚懂天子心意的。

可是,刘延庆、姚古率先提出反对意见,种师道、种师中附奏想灭掉夏国何其之难,不能操之过急……

郭成则是沉默,没有表态。

赵吉看到以双方争执不下,他只言道:

“众爱卿此事暂时搁置,等朕派出的十三批秘密使团传回来消息后,有多少夏国的地方部落军,会观望大宋官家伐夏,再作定夺,卿等暂时休言灭夏之事。”

“臣等遵旨……”

中午,赵吉与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