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2 / 11)

寇主力大约两千七八百人。

……

时年五十六岁的海州知州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张叔夜老成持重,出身名门。

张叔夜的曾祖父张耆,官至枢密使,封徐国公;

其祖父张利一,曾任信州参军。

其父张宗望,官至正奉大夫。

张叔夜出生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他年少时就很喜欢谈论兵法。

他却不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而是依仗着家世显赫的关系,他亲自到地方上去观察,到兵营中去体验,完美地将理论结合实际,从而阐发出自己的独特军事见解……

三十多年前,刚刚长大成人的张叔夜,便以父荫,任兰~州录事参军。

兰~州地处宋朝边境,依靠黄河天堑自固,每年黄河结冰时,都要处于戒备状态,士不释甲、兵不离武器者累月,以防羌人入侵。

当时,年轻的兰州录事参军张叔夜献计:

‘我军驻卫此地,以黄河天堑自固,每年冬季大河结冰之时,羌敌便可轻松过河,我军险矣!

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吾曾带兵巡查,从当地百姓处打探知得:每年冬季羌人犯境界过河侵扰抢掠,必先在羌人称为“天都”之地,集结各部兵力,商议侵犯我大宋之行动。’

‘故此,我军应该主动出击,攻占羌人所谓的“天都”之地,并在那里驻兵建城,固守可有效抵御羌人犯境……’

当年,年轻的张叔夜提出的对付羌人侵扰之计,被朝廷采纳……

张叔夜谋划好了攻取‘天都’之策后,率兵成功夺取此地,朝廷在那里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能用来戍守的大城池,从此兰~州再无羌人过河侵扰之患。

……

之后,年纪轻轻二十多岁的张叔夜,得到河北转运使蒋之奇的器重,并在其推荐之下,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

这惹得当时官场上,舆论斐然一片,都认为朝廷对张叔夜太过优待了。

再之后,深受皇恩的张叔夜,先后被朝廷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大观元年,张叔夜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

不久,张叔夜向朝廷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朝廷召其考试制诰,赐其为进士出身,后升任右司员外郎。

当时,风头正盛的张叔夜,被派去出使辽国。

他在辽国举行的宴射中,宋辽双方的武将在比赛射箭,辽国将领还在那里瞄准未发箭之时,张叔夜便闲庭信步般开弓放箭,第一个射中了目标,大涨宋国威风。

辽国的皇帝和文武百姓,皆惊叹并诧异于这位文官穿着打扮的宋使张叔夜,怎么箭法如神呢?

他们便想查看张叔夜所用的弓。

张叔夜为保大宋使臣的尊严,他以‘无前例’为由,拒绝辽人检查其弓箭。

张叔夜使辽归来后,凭着自己使辽时的所见所闻,画出了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图册,上呈给了大宋皇帝赵佶,博得天子龙颜大悦……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前途大好的张叔夜,却因其从弟张克公弹劾宰相蔡京之事受累。

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找出张叔夜的小过错,将他贬为西~安~草场监司。

数年后,张叔夜被召回京师,担任秘书少监,后又升至中书舍人、给事中。

当时,大宋的官吏为政懒惰懈怠,凡是出自门下省的命令,都要预先列出官衔,让人写上名字之后,遇事才填写具体内容,称为“空黄”。

张叔夜极力要求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