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22章 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献战马给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2章 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献战马给朕 (2 / 6)

啗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

政诱潜凶嗣为虐。

……………………”

李若水的诗,引得文武百官无比惊愕!

虽然,李若水这道诗,作得比较浅显易懂,表述的也都是实情;

但是,在赵官家刚刚下完了给受招安的梁山流寇封官的诏书之后,

赵官家正高兴着呢;

你李若水作这诗,不但没有半点拍马屁的味道;

反而,你李若水是公开跟赵官家力主招安流寇的政策,唱着反调啊!

文武百官都为李若水捏了一把汗,这可能要激怒圣上了。

“呵呵……”赵吉却出乎意料地微微一笑,感觉今年二十八岁的李若水,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愣头青’啊!

赵吉微笑道:“李爱卿,性情耿直,对梁山头领尚有偏见,诗句用词激烈,此诗还需要‘推敲’啊!”

李若水也没有想到赵官家居然没有责怪他,便道:

“微臣若水遵旨,退朝后定当好好‘推敲’。”

文武百官更是没有想到,赵官家听完了李若水所作的这首《捕盗偶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微笑着的,还让李若水回去之回地好地‘推敲’一下这首诗作。

群臣皆不知为何?

赵官家怎么会如此宠信这个新召回京城,并委以重用的年轻人李若水呢?

群臣不知道原因,

赵吉却知道自己偏爱袒护李若水的原因。

李若水原名李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人。他早年在太学读书,进士及第后,他历任元城尉、平阳府司录,去年任济~南府教授。

若非穿越者赵吉,知道李若水是一位敢于以死守节的大忠臣,到了如今的宣和三年,李若水应该还在济~南府当教授呢。

而不会像如今这样,李若水被朕提前调回京城准备重用了。

当然,按史书中的记载,在过五六年之后,即到了历史上的靖康元年,李若水是会被调回京城,升任太学博士。

回京后的李若水,极力反朝廷对金国采取妥协投降的“主和”战略,他曾多次上书皇帝,深中时病,条陈兴国治邦良策……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钦宗继位,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十分谦逊,不受,改封吏部侍郞。

之后,他还奉旨出使过金国,表现得也是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侵,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

李若水随宋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邀天子出郊,逼(钦宗)皇帝赵桓易服,禅位给张邦昌……

李若水跪抱着面有难色的宋钦宗而痛哭,

他极力阻止金兵上前扒掉皇帝的龙袍,并大骂金人为背信弃义的狗辈……

金兵拽起李若水,击之败面……

李若水气竭扑地,众人皆散,留金军数十铁骑守视……

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又名:完颜粘罕),见李若水是条汉子,有意收拢,便下令:

“必使李侍郎无恙。”

李若水用绝食表示反抗,以示忠君报国之心,他还不停地怒骂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不讲信义…………

完颜宗翰看到李若水忠勇可嘉,本想收买留用,便许以高官厚禄,对李若水道:

“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李若水严辞拒绝,长叹道:“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乎?!”

完颜宗翰又命仆从,动之以情地劝慰李若水,说: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李若水叱之,道:“忠臣事君,有死无二!吾不复顾家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