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20章 朕逼余太宰致仕,圣怒吓死杨太傅(万字求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 朕逼余太宰致仕,圣怒吓死杨太傅(万字求订) (1 / 10)

【本章用心写了好几天,共计字,恳求订阅啊!】

第220章朕逼余太宰致仕,圣怒吓死杨太傅

已近两年,为害大宋多地的梁山流寇被平定了。这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京城……

赵官家事先下达给梁山流寇途经的沂州知州、沭阳县县尉、海州知州的密诏,也随之公开于朝堂之上。

朝之上的文武大员,对当今天子赵官家赐给以上三地主官,阻击及平定梁山流寇所定下的锦囊妙计,惊为天人!

如今朝堂之上,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奸臣遍布。

经过穿越者赵吉的数次大‘洗牌’,到了如今的宣和三年农历二月,大宋朝堂上的文武大员们,贤良忠臣占了绝大多数!

不过,即便是一大群忠臣共处朝堂之上,一起辅佐天子,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也绝对不可能是一致的。

如今,群臣围绕着对宋江等三十六员梁山流寇头领,是杀、还是留呢?

群臣展开激烈争论,共分成了两大派……

穿越者赵吉高高坐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争论到最后,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便最后拍板决定,道:

“自宣和元年始,宋江一伙匪寇在梁山泊揭竿而起;

至今宣和三年二月,梁山流寇被海州知州张叔夜率军平定,其部流寇为祸一年有余,其曾攻掠数个州县,杀官放火、抢夺官府钱粮,可谓无恶不作!

即便对梁山流寇三十六个头领,处以极刑,亦难解朕心头之恨!

主张追究宋江一伙流寇所犯下滔天之罪的诸位爱卿,实乃与朕所想一致也!”

赵官家的话,让主张追究宋江一伙流寇罪行的大臣们,心中高兴,齐呼道:

“陛下圣明……”

赵吉却话锋一转,道:

“然则,梁山一伙流寇,在中了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兵之计后,

其大首领【呼保义】宋江,见到朕的招安诏书后,

宋江他便让梁山流寇兵卒皆放下武器,接受朝廷招安。

如此,也避免了海州知州张夜所部官兵的过多伤亡。

朕在招安诏书中承诺,只要梁山流寇弃暗投明,接受朝廷招安,朕对其先前所犯之罪,既往不追,朝廷大赦!

朕还要对弃暗投明接受招安者,进行封赏。

天下人皆知:‘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之理!

朕岂能失信于天下乎?”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齐呼道:“陛下圣明……”

主张追究宋江一伙流寇罪行的大臣们,听到赵官家这有理有据的话后,他们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们已经知道赵官家的主意已定了。

他们在心里一对比,发现自己建议杀掉宋江等三十六位梁山流寇头领的气量,与赵官家宏伟的度量相比,如同蝼蚁仰望天人一般渺小。

群臣中主张对待受朝廷招安后的梁山流寇进行优待者,则在心中赞佩:

大变心性后的赵官家,一改以前的昏庸无道,如今的赵官家真是符合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的圣君明主啊!

赵吉又道:“朕对接受朝廷招安的梁山流寇朝廷宽大处理,赐给官职,让其为朝廷所用,更深远的用意在于:

此举,

可令天下已经揭竿而起者归顺朝廷,

亦可令多地已接受朝廷招安者归心!”

文武百官,发自内心地赞佩,纷纷点头称是……

赵吉继续道:

“前不久,宗泽招安了河东、河~北等地的王善和李进两批乱匪后,

并对那两部共计一万多的人马,进行军事改编,并晓以忠义之道,进行思想改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