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15章 转炉炼钢法成功,开始发展重工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 转炉炼钢法成功,开始发展重工业 (2 / 3)

献之工匠们给予重赏,他们中优秀者亦可以入仕为官!”

赵吉这种打破群臣三观的话,令在场的大臣们震惊不已。

不过,如今心性大变的赵官家,比以前更让群臣忌惮,故此,赵吉这种毁掉朝堂之上那群士大夫三观的话,虽然让群臣们听着很不舒服,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的。

赵吉又嘱托道:“曹爱卿,让参与此次实验的工匠们,将实验成功的步骤,以及数据都记录好,整理成册,作为大宋的高度军事机密,绝不许外传出去!”

曹辅正色道:“微臣遵旨!”

赵又道:“曹爱卿,再传朕旨,让京城锻钢坊的工匠们,再进行一些实验。

在炼制这种精钢时,还可以往里面,加些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等物。

加入的这些物质,不必过多,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左右便可,一点一点加入,一次一次地试验,看看能否再炼制出性能更佳的钢合金?!”

赵吉的话,再次把大殿之上的群臣给搞懵逼了。

即将在这大殿之的文武大臣班列中,站有诸如余深、郑居中、张浚等当年的进士及第者,还有一大批像曹辅一样的进士出身者,他们的文化知识可谓非常渊博;

但是,他们根本听不懂赵官家说出的制作钢合金中要分别加入那么多金属名称。

当然,例如可以分别加入少量的铝和铜这种金属,他们还是能听明白的;

其它的金属名称,他们大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这世间会有那种金属。

同时,大殿之上的大臣们,对于京城锻钢坊通过赵官家提供的‘转炉炼钢法’,还真的能生产出他们见所未见过的这种优质精钢,还真的是从心底对赵官家赞佩不已!

性格正直的曹辅,一脸懵逼地向赵官家如实说道:

“微臣曹辅愚钝,未能听懂赵官家吩咐锻钢坊工匠们炼制合金钢时,分别要加入的那些物质为何物?请求官家御笔亲书之!以免微臣讹传误事。”

赵吉微微一笑,体验着自己身为穿越者的优势感。

他笑着说道:“曹爱卿不耻下问,品性甚至好啊!”

赵官家无心说出的这句话,可把曹辅吓坏了。

“扑通”一声,曹辅吓得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道:

“陛下之言,折杀微臣了……”

赵吉却不介意,说道:“爱卿平身,朕为你书之。”

大宦官梁师成立即将龙案之上的宣纸铺开,为赵官家研起磨来……

赵吉提起御笔,在宣纸之上,写出了‘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几字。

赵吉写完,这才有些后知后觉:

虽然,朕没有穿越来到这大宋之前是文科的历史系学霸,

但是,自己在初三和高一时,也是学过化学的,而且成绩非常好。

如今,赵吉看到宣纸上写出的这几个字后,他方才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金属在如今的大宋朝,还真的没人认得。

这主要是,有些金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世人所发现,也还没有被命名呢!

比如,锰这种金属,是到了公元1774年,才由瑞典人甘恩,用软锰矿和木炭在坩埚中共热,发现一个纽扣大小的新金属。

这种新金属是银白色的,质坚而脆。之后,柏格曼将它命名为manganese(即为锰)。

锰,可用铝热法还原软锰矿制得……

不过,赵吉却相信:朕在以后,亲赴京城的钢厂,去指导几次,有了朕的指导后,诸如新金属锰等,或许也能在大宋朝给提前炼制出来。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