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01章 朕重用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可用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朕重用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可用者 (2 / 4)

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诸事。

吏部尚书,作为吏部的最高长官,权力极大。

赵吉把未来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吕颐浩,放在这个重要位置上,他才能放心!

赵吉知道史书上记载的吕颐浩,其自幼生长于西北两边,娴熟军旅;应诏上奏战守之策,筹划颇为完备。在宣和伐辽时,吕颐浩奏陈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此言“切直”。……

,早先叛辽降宋的将领郭药师,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又叛宋降金了;故此,一侍三朝(相当于三姓家奴)的郭药师,把吕颐浩押送给了金军。

之后,吕颐浩被掳至金国。他守节不屈,始终没有向金车投降,表现出了臣忠的气节。

在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吕颐浩被金国释放回到了北宋的京城开封……

再后来,苗刘和刘正彦兵变之乱时,宋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定苗刘之乱,迎宋高宗复位,立下了大功。

故此,吕颐浩先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

不过,穿越者赵吉知道,即便像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吕颐浩,也不是一个完人。

史书中记载:吕颐浩在为相时,专横刚愎,力排李纲、李光等人;他为满足军需,又创立了月桩钱,使东南百姓负担沉重……

而赵吉觉得,像吕颐浩这种虽不是完人的忠臣,在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让他当吏部尚书还是可以的,只是,以后别让他当上宰相就行了。

何况,朕重用吕颐浩,还能牵制平衡未来将会提拔为相的李纲有可能存在的独权。

帝王玩的,不就是让臣下相互制衡的驭人之术吗?

赵吉提拔了吕颐浩为吏部尚书后,见文武百官没有人敢反对的,他又下旨道:

“朕召解州安邑县令赵鼎回京,权(代)户部侍郎一职。”

此言一出,引得众臣震惊无比,个个面露狐疑之色……

他们嘴上不敢说出反驳半句,只因不敢顶撞心性大变、用人风格超然迥异的赵官家。

可是,群臣在心里却都暗想着:一个小小的县令赵鼎,为何如此受赵官家的器重呢?由小县令,升为户部的代理侍郎,这几乎是一步登天了!

甚至参加这次朝会的不少大员,都不知道解州安邑县,还有一个名叫赵鼎的县令!

穿越者赵吉却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南宋初年名臣中有赵鼎的大名。

赵鼎不仅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还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今年(即宣和二年),赵鼎三十五岁了,他字元镇,解州闻喜县人。

赵鼎年少丧父,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他自幼苦读诗书,文章做得好,行文气势畅达、浑然天成。

早在十四年前,年仅二十一岁的赵鼎,便在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的科举殿试中,登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

只因,赵鼎为官清廉正直,不喜巴结权贵,故此,他以进士及第的资历,在步入仕途后的这十四年间,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可是,熟知两宋历史的赵吉,绝对不会让贤良忠臣们埋没于朕的这一朝。

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赵吉所读过的史书中记载着:在南渡之后,赵鼎在仕途之路上开始崛起。

南渡后,赵鼎升任权(代理)户部员外郎。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拜赵鼎为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历任建康知府、洪州知州。

绍兴年间,赵鼎两度出任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