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02章 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 (2 / 4)

所排斥……

赵吉思索着:这张浚,让其当个文官,理政安民,管理监督官员这方面上绝对行,在领兵打仗上还真是不太专业,其指挥的大军两次大败于金军。

不过,大宋现在也缺少正直有为的文官啊!张浚这种文官的典范,朕怎么能不立即启用他呢?

赵吉问向太宰余深,道:

“朕犹记得,前年科举,殿试时的头甲第三名是张浚。如今,其人官至何职?”

太宰余深回奏道:

“启奏陛下,张浚进士及第后,派往山南府任士曹参军了。”

赵吉知道,在北宋这【士曹参军】,官阶是正七品,并不跟军事沾边。士曹参军,是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赵吉道:“原中书舍人李棁因罪,贬为庶人,流放至南剑州沙县。如今中书舍人一位空缺,朕调山南府任士曹参军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

此时,群臣倒没有过度震惊。毕竟,赵官家召张浚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基本属于平级调用。

而且,中书舍人不是一般人都能干得好的。

皇帝下达的诏令,需要中书舍人进行润色和修饰,不仅要能正确表达出圣意,还要展现出皇帝的博学多才。

中书舍人绝对不能泄密,不能延缓诏令的施行,还要对诏书的不妥之处进行缝补,让其更加周全……

故此,负责给皇帝拟定诏书的中书舍人,需要品性、文采、学识都非常好,才行。

参加朝会的大员们,心里都明白,如果张浚在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的位置上干得好,那日后,其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若其干得不好,惹怒了皇帝,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了。原中书舍人李棁已经被官家给流放了,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端坐在龙椅上的赵吉,向下俯视着这次朝会上的群臣,

因先前除掉了奸臣蔡京、王黼、高俅,

如今又或贬、或流放了未来会对金军乞讨投降派或逃跑派的原尚书右丞李邦彦、原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原刑部尚书赵野、原吏部尚书王孝迪、原权知开封府的蔡懋、原户部侍郎唐恪、原中书舍人李棁,

此时,朝堂上没有了对金军乞和投降派,或是逃跑派的最具影响力的十余位大奸臣之后,赵吉看得顺眼了很多,他是很满意的。

朕,现在算是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了。

如今,朝堂之上的文官大员们基本整顿好了,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是,地方官员中,还有那么多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不过,朕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好办法……

还没等赵吉借鉴后世的巡查之法时,下旨如何整治地方的贪官污吏;

站在大殿的文臣最后面的监察御史曹辅,出列跪拜,启奏道:

“臣辅,恭贺陛下圣明,已将京城中奸佞之臣清除殆尽。”

赵吉面露微笑,一看正在启奏者,是之前敢于上书进谏朕这副身体原主,不应该微服出访‘夜宿某娼妓之家’的正直敢言大臣曹辅。

而且,真的很难得,朕能听到曹辅正在赞扬朕?!

曹辅继续说道:

“然则,京城之外,各州府、各县城,依然有不少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赵吉插话,问道:“曹爱卿,有何高见可以肃清各州县之贪官污吏呢?”

曹辅答道:“朝廷可向各州县,增派巡查御史,访查民情,调查各州县官吏当政期间是否有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之行。

并收集好州县贪官污吏之确凿罪证,上报给御史台,并呈给陛下,以此可处治各州县贪官污吏之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