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2章 报道 (2 / 2)

各种恶劣操作后,大夏的民众们却早已看穿了真相。

只要是大夏领先的好东西,在他们口中就不会是好的。

虽然不相信九州科技会做出偷窃技术的事,但转念一想,恐怖的猜测出现了。

“是不是九州科技的晶圆制造技术真的突破了?十八英寸?woc!”

“根据摩尔定律,九州科技花两三年时间提升一个阶段技术,好像还挺合情合理诶。”

“兄弟们,我刚查了那个狗媒体报道的台积电13年计划,那就是吹牛皮的,现在全世界就没有一个公司掌握了大规模生产十八英寸晶圆的技术!国外的专家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每月生产12万个至15万个晶圆的18英寸晶圆工厂的投资都需要12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这踏马还上不封顶,根本就没有公司搞出来!”

“等等,外媒像打了激素一般搞这些事,是不是九州科技真弄出来十八英寸晶圆大规模制造的技术?”

无独有偶,大夏的媒体则开始收集资料,发表了一则有些老的新闻。

“十年前,18英寸晶圆技术曾是半导体产业内热议的话题,当时不少雄心勃勃的芯片公司投以重资,却纷纷铩羽而归,并且指出18英寸晶圆是一个‘海市蜃楼’,2011年,法兰西Leti公司一度还成立了全球18英寸联盟。

然而这个18英寸联盟成员却目的各不相同,计划中的50个设备类型来自不同的供应商,目的主要是数据开发,以支持来自复杂供应商的各种设备类型。

并且这些联盟参与者,在参与了数次试验之后,有的则开始担忧十八英寸晶圆技术的未来,有的甚至直接退出了联盟。

18英寸也在不久后戛然而止,那些公司砸下的几十亿美金,有多少被挪用到了非18英寸的尖端制程的芯片的研发,至今仍是一个谜。

事实上,对目前已有的技术和平台而言,持续提升生产率是当务之急,芯片慌的终端市场的价格压力将会向上传递给制造商和供应商。

反过来,无效的生产过程和高成本又会向下传递给买家和终端市场,而18英寸则完全可以改善产业链的成本状况。

总而言之,18英寸一代对整体行业成本下降而言是积极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补偿由于技术发展减速所导致的成本增长,只是技术难度太大,国外企业暂时没有取得成功。”

喜欢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