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且隋> 第100章 影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影政 (1 / 4)

军务院,又增加了几人。

阿布,仍然担任统帅,大元帅职。

周孝安、何黄虎、苏定方、殇,上将副元帅。

胡图鲁、狐、图,上将联络官。

麦梦才,中将右参谋长;裴行俨,中将左参谋长。

王安石,少将军法长;图,少将情报官,右总后参谋长;安土契克,少将左总后参谋长。

张必成,少将外交官。

其他副职,相对庞大,不再赘述。

总公务员人数,约为 18 人。

三院之一的御史院,伴随着粟末地控制的地盘增多,规模和人数增多。

左治书侍御史,阿恰克图,领内御史院,简称内监察院。

主要监察巡视、纠察弹劾粟末地各行政领地政务系统。

右治书侍御史,也虎,领外御史院,简称外监察院。

主要监察巡视、纠察弹劾粟末地各厂、场、矿、机构、军队等非政系统。

此外,由阿布亲自兼任御史大夫,直领中央御史院。

主要监察巡视、纠察弹劾粟末地主要中央机关。

以上,合称三院,其宗旨是激浊扬清。

其职责,包括纠察弹劾、出使巡察、监诸军旅、奉诏出使、慰抚劳问、持节察按,及遇有冤狱则受而奏之等责权。

此外,中枢省特别授予持节查按御史特别的便宜权。

即若遇贪黩的郡守、县令、主官,则有权现场予以停职,上报中枢省定夺。

而如果碰到各类有功、有善、有进者,则上表其事迹,加以旌勉奖励擢升等。

御史院,监察御史 12 人,监察刺史 12 人,录事、从事各 12 人。

这也是三院之中,公务员最多的一个中央机构。

这一次,对于粟末地公务员的管理,开始走向正规化和标准化。

粟末地正式颁布出台了《粟末地官吏员法》和《粟末地官吏工作程序标准执行条例》。

此外,一同颁布了由长孙无忌主持、刑部、御史院联合起草,由阿布率领出席的粟末地各郡代表共同审议通过的《粟末地民律疏议》。

《粟末地民律》,是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结合《开皇律》、《大业律》和过往粟末既有律令,再结合粟末地民情、政情的基础上,参考罗马、萨珊、突厥等国形成的第一部正规的粟末地根本大法。

《粟末地民律疏议》,就是创造性的在律条之后,附上注疏。

疏在律后,律以疏存。

这部法规,贯彻了粟末地政府“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以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

立法宽平,顺乎潮流,非常适合粟末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变化最大的,当然还是军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然,这也属于机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知道其构成。

过去,粟末地的军队,是按照地方武装的实际,分设前中后军的结构。

但是,现在人口、地盘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有的军事组成结构,已经严重限制了粟末地的军事发展。

所以,粟末地的军队,开始走向序列化和专业化。

军队,有军事院直接管理。

下设水军、陆军、总后军三大军。

水军,分为内河军和远洋军;陆军,分外近军和远军;总后军,分外军情、动员、军训、军械、运输、救助、安置等七个分支。

三军大元帅,当然是阿布契郎,副元帅是周孝安。

各军不再设大将军,皆由杨子灿兼任。

水军,司令为周孝安,副司令为阿克泰弟和刘子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