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且隋> 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1 / 4)

鉴于国内突然猛增的叛乱势头,西京留守杨侑发诏,勘严关隘,加紧城防,敦促朝廷派出的赈灾特使,加紧放粮,抚慰灾民。

但齐鲁、河南、河北之地,旱灾异常严峻,而南方江淮之地,水患横行,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整个山东有糜烂之势,流民大潮再次蜂拥天下。

阿布在值班之余,彻夜在家中处理从全国各地传回来的讯息。

粟末地的春耕在即,繁重的工作让一帮官员再次分散到各郡,进行实地指导农业生产。

今年的粮食产量,阿布是寄予厚望的。

因为大隋内陆的情势,如果再进一步恶化,粟末地就要做好再次接受大量流民的准备。

而现在储备的粮食,如果要应对未来超级巨大的移民潮,还是压力不少。

夷州岛,除了扩建大量的农场,贾农已经根据阿布的要求,在夷州东西南北、以及琉求国故地,修建大量的永久性民屋屯村,以备将来之需。

崖州的事情,在麦梦才全面接手后,冯家和冼夫人家族的力量,快速进入到崖州内陆古黎族人的地盘。

陆仟的拓植军、冯家和冼夫人的武装,开始恩威并施。

他们加强了对黎族俚僚贵族的控制和劝服。

通过帮助其提高生活、修建屋舍、通婚、共同经营、引入汉族文化教育等手段,快速地将势力推进到黎族蛮荒祖地。

生活在崖州岛上的黎族,开始渐渐向世人展开其神秘、封闭的面纱。

黎族,其实就是古代越族中的一个支系,也是古代羌族的后裔。

在世事变迁、朝代更替的战争、天灾、人祸的驱使下,古代羌族被迫四散流离。

而黎族,就是其在漫长的迁移路上,形成在崖州岛的一个远古种族。

他们,是崖州岛上最早一批居民。

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黎族先民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尽管如此,不大的崖州岛上,不同地区的黎族人,都说着不同的语言。

这也严重影响了彼此各支系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自秦汉始,中原和汉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传统的黎族文化。

就像现在,汉语、黎族语、岭南百越方言——越语,构成了整个崖州岛的三大语言体系。

陆仟的拓植军,并没有急于开辟农场。

最先是通过贸易、办学、行医的方式,流动于五指山脉、黎母山脉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源、人口等数据,源源不断地先被整理了出来。

这时候,崖州岛上的经济作物还比较稀少,原生的只有椰子、槟榔。

但是,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如铁、铜、锡、水晶、石灰石等。

特色经济产品,有闻名大隋的珍珠、珊瑚、玳瑁、五色藤、盘斑布等。

陆仟在密报中已经告知,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尚未开发的沉香、益智、牛大力、赤白藤、花梨木等珍贵药品和木材。

在群山林莽中的许多黎族人,还近乎生活在刀耕火种、“砍倒烧光”的原始农业状态,其社会生态上还有好多母系氏族社会的踪影。

倒是来自西域的报告,现在显得异常平静。

广皇帝大军西征的效果,得以凸显。

这一仗,竟然打出了一个相对长久的西域安宁。

伏俟城、赤水、鄯善、且末、伊吾五郡,异常稳定。

阿布给灰五发出密令,严密监视西域各族活跃的贵族首领。

如果有人趁大隋乱起,而想做小动作,立即采取非常手段灭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