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且隋> 第231章 一座仓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1章 一座仓城 (1 / 4)

黎阳城,是汲郡的治所。

黎阳仓,以地命名,建于文帝时期。

其地位,异常重要,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

它位于卫州黎阳县西南大伾山麓,为大隋国家级的运转官仓。

何谓运转仓?

就是将富粮地区的粮食,通过漕运运转到缺粮的地区,而用于中途存储粮食的仓库,是为运转仓。

黎阳、河阳、常平、广通这四大转运仓,均设置在战略位置重要、河道发达、便利运输的地区。

“凡经过之处,以丁夫递运。要害之处,置仓场收贮,次第运之,以至京师。”

“运丁得以番休,而不久劳。漕船得以回转,而不长运。而所漕之粟,亦得以随宜措注,而或发或留也”。

黎阳附近,水源丰富。

其境内,有黄河、淇水、卫河等河流,水路交通非常发达。

阿布带着胡图鲁和几个侍卫,跟着杨玄感的车驾,出来黎阳城向西南方向的大伾山而去。

大伾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但不是处在崇山峻岭之中,而是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突起的一座孤峰,非常显眼。

这山,看着不甚高,但却孤峰凌云,山势奇特,松柏苍郁,秀丽幽静,颇有一番峥嵘。

山上,有寺庙、洞阁、摩崖碑刻,显然是佛道兴盛之所在。

黎阳仓,坐落在大伾山北麓的高地上,俨然是一座依山傍水夯筑而成的军事要塞。

阿布放眼目测,感觉此地距离东北方向的黎阳城大约有两里的距离,而向西距离永济渠大约三里左右。

入城的手续,相当复杂,尽管杨玄感是钦差、还是当今的礼部尚书也不行。

门口的镇军校尉,目不斜视,一丝不苟地详细查验每个人的过所,然后在出入策帐中一一记录。

因为阿布是非公派人员,也没有官方和皇命在身,所以只能算客进。

客进之人不能带刀兵,且限人数,还要主官或相当人员的担保签字,限时限范围,还要说明一应来访的缘由。

显然,这黎阳仓的主官,和朝廷特派督粮杨玄感是相当过硬的关系,看样子是严格有序,但也就是走个过场。

不仅阿布进去了,就连胡图鲁和其余几个卫队,都被放行,只是随身的武器、火种等,却是要一一登记放在门口值房。

黎阳仓城的城墙非常高大。

高三丈,整体呈长方形,东西宽七百余尺,南长约一千五百余尺。

仓城城墙,全为黏土糯米蛋清夯筑而成,敲上去有金石之声。

城墙墙头大六尺,上多垛堞、望楼、藏兵洞,外有宽达丈余的护城壕。

而仓城,仅设一门,全是重兵把守,又因为在山头上,因此易守难攻。

显然,黎阳仓城这是严格按照标准的军事堡垒建造的,

黎阳仓城,地势较高,土质干燥,非常满足储粮仓窖选址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阿布注意到,黎阳仓所在的台地,是黄土质地。

这种土,直立性好,挖窖不容易坍塌。

在杨玄感以及仓令的带领下,阿布参观了一处正在修建的窖仓。

只见这处窖,阔径超过四丈余,形状像个直立的大缸,窖口到底逾两丈五六。

阿布看的时候,只见那些窖工们正将一条条黄泥条,贴在鱼纹的窖壁上,用一个木锤在使劲拍打。

“这样拍,一直要将泥条与底下抠好的窖壁纹路粘合得严丝合缝、与旁边的泥墙光滑如镜才行!”

杨玄感内行地介绍着这些工序。

“你看这么大窖壁,修正光滑之后,还得用木炭火,反复烘烤,直到窖壁发黑,敲击后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