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且隋> 第182章 在粟末地丰收的原野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章 在粟末地丰收的原野上 (1 / 4)

今年粟郡、契郡,迎来了全面的大丰收。

小麦、大豆,棉花、水稻,面积大,产量更是也不少。

今年的采收,粟末地人已经开始尝试用牲口作动力的畜力机械收割。

像小麦、大豆、水稻的收割机,就是放倒、打捆,这种技巧性的工程机械,实在难不倒农业技术工程院的那些人。

和元代王祯的农学着作《农书·农器图谱》所描述的推镰使用人力不同,粟末地发明的畜力收割机,是由牲口、架体、传动装置、分禾器、割台、捆扎轮组成。

这种满含墨家机械传动学说、粟末地冶炼制造技术的收割机,非常适合粟末人现在的大型农场。

虽然比不上阿布前世全机械联合收割机的先进程度,但在今天却是绝对高效和划时代的东西。

一个这样的畜力收割机,可以抵得上二十个人的手工劳动。

现在的粟末地,缺的是人,最不缺乏可以做动力的牲畜。

至于棉花,只能用大量的人手工收取。

粟郡、契郡的女人,只要能够得着棉杆的全部动员上。

就连阿布家的那些侍女们,也响应号召,用丝巾裹住头脸,去棉田里帮忙。

小孩子们,跟在大人的后面,一边玩,一边给大人帮忙打打下手,比如帮着撑一撑装棉花的麻袋、递一递水什么的。

女人们,有的挎个柳条笼。

有的,找一块布、甚至是做饭的围裙,然后将一头往腰上一缠,再把垂下的部分朝上一折,就形成一个肥嘟嘟的大口袋。

采摘棉花,就是从成熟后炸开的棉桃里,把洁白的棉花用手撕出来。

当然,有时候因为天气抢时间,需要把整个棉桃拽下来带走,等到了堆场再从棉壳里撕出其中的棉花。

棉花,不像其他庄稼,它是一波一波的成熟。

所以,一块棉田,得反复根据成熟的情况进行采摘。

今年粟末地偏旱。

到九月份,晴天多、雨水少,这让农场里第一次扩种后的棉花收成非常好。

收成好,尽管是一件让人幸福愉快的事,但采摘棉花实在是一个磨人的活。

棉花的杆子不高,采摘的人必须猫着腰,如果是直接采花还得讲究技巧,否则棉花壳会划破手指。

所以,棉田里的女人们是最苦的。

每到晚上,都会腰酸腿疼,手指上伤痕累累。

不过,这就是粟末人的新生活。

比起以前饥一顿、饱一顿,一天里无所事事又担惊受怕的日子,这生活过得富足、生动、充实。

只要完成额定的任务,妇女们超额完成的部分,将获得不菲的酬劳。

务实而勤劳的粟末地女人,总是显得忙碌和任劳任怨。

重影的炊事团,分成好多支分队。

现在,可成了各个农场最受欢迎的人。

他们总是变换各种花样,做出清凉可口的解暑饭菜和汤水。

像什么绿豆汤、冰西瓜汁、冰草莓汁、冰葡萄汁,等等。

他们从农场厨房里准备好这些,便驾着特制的炊事餐饮大马车,奔赴和游走在田间地头。

每当这个时候,跟着大人在田地里玩耍的孩子们,便一窝蜂地扑过来。

他们总是第一波吃饭喝汤的人。

等姑娘、媳妇们收拾好棉花,在河边洗完手脸、怕打干净衣服走过来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吃过喝跑去玩了。

炊事团的小伙子,很快就成了这些女人们调侃和作弄的对象。

有些泼辣胆大的女人,开始边吃饭边挑逗这些炊事兵;还有的,盘问起炊事兵的个人情况,想做牵线的媒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