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东晋,我来了!> 第42章 来自秦军的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来自秦军的消息 (1 / 2)

宁康二年,三月初八,晚戌时。

谯郡被困再有一天就三个月了。

陈望坐在郡衙大堂上,正听着来自于负责全城后勤主官的郗恢汇报。

郗恢原本白胖的圆脸也明显两腮有些凹陷,他愁眉苦脸地低声道:“城内粮食日趋紧张,肉脯和鱼干已经没了,米粥里面的米粒逐渐稀少,目前军心尚稳,但再下去一个月将会断粮了。”

“向城中百姓购买或者借一些可不可行?”陈望手抚下颌,倚在座榻靠背上问道。

郗恢边点着头边回道:“若是如此,恐城中人心真就不稳了。”

“嗯,到时再说,沉住气,再坚持坚持,城外已有援军集结,只等时机了。”陈望安慰道。他又胸有成竹地接着说:“兖州军是父亲旧部,久经考验,不是乌合之众。”

“要不要把轮班守城军兵的那顿加餐稀粥免了?”郗恢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更不可取。”陈望断然否定。

郗恢哀叹道:“唉!我想贵府的涮羊肉了。”

“阿乞,你越想这个越饿,你应该想想我大晋建兴四年长安被匈奴所困,都易子相食了,你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当心啊,军心若乱我斩你头颅。”陈望似笑非笑地看着郗恢道。

郗恢脸上绽放出笑意,“哈哈,欣之兄,你要学曹孟德斩军需官吗?那我现在就辞职。”

“你小子辞职,我就断了你的粮。”

“那不成,让我吃顿涮羊肉再斩。”

二人正说笑间,只见兖州参军谢琰手里拿着一支箭矢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

陈望心中一惊,今晚是他和桓伊值守城头,莫非秦军有什么动作?

来到近前,谢琰躬身施礼,“末将参见前军将军。”

“瑗度,没有外人,坐下说话。”陈望挥手,温和地道。

但见谢琰原本生的也是白白胖胖,但现下脸上的一双凤眼更加显得大了几分,布满了血丝,活像两只冬枣一般。

郗恢在旁笑道:“瑗度,我越看你长得越像府里元日节挂的招财童子了,哈哈哈。”

“阿乞,你莫说笑,我们晚上的米粥越来越少了,值守军兵可是在饿着肚子守夜啊。”谢琰紧锁双眉,边埋怨边上前把箭矢放在了陈望案几上。

陈望这才发现,箭矢上用绳子紧紧绑了一片布帛,于是问道:“这是……”

谢琰坐下,接过亲兵递过来装有热水的陶碗边道:“这是西城门箭楼柱子上发现的,是氐贼阵营中有人射来的。”

“哦……”陈望心道,六十五万大军,终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儿,总会有点其他消息送上来的。

于是,解开上面的绳子,把布帛展开,只见上面寥寥草草写了几个字,“王猛已还京,苻融接。”

陈望心中大喜,情不自禁地把布帛拍在了案几上,郗恢、谢琰赶忙过来一起看,也是高兴不已,都知道王猛走了这可是去了一座横亘在心头的一座大山,如释重负。

谢琰看着陈望一脸喜色,忙问道:“欣之兄,王猛一走,可有了解围之策吗?”

陈望并不回答,吩咐身边亲兵道:“快去把左卫将军请来。”

然后站起身来,对二人道:“此事不要声张,你们俩各自去忙吧。”

谢琰和郗恢一起躬身施礼道:“卑职告退。”

二人走后,陈望在大堂内开始来回踱步,边思忖起来。

不多时,陈安从外面快步走上大堂,陈望拿起案几上的布帛,递给了他。

陈安看罢,长吁了一口气,问道:“欣之,王猛一走,有何打算?”

陈望把手伸向了大堂西侧的沙盘,做了个请的姿势道:“叔父,我们去那边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