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东晋,我来了!> 第37章 自告奋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自告奋勇 (1 / 2)

宁康二年,正月初十,沛郡治所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附近)。

郡衙内一名三十上下,英俊儒雅的年轻将领站在沙盘前久久不语,陷入了长思之中。

谯郡除了北面是涡水,其他三面都是平原,足足有六十多万氐秦军马围困,该如何能击败敌军一举解围?

忽然,堂下有快速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转身一看,跑上来一名军兵大声喊道:“禀报振武将军,城父有文书送来。”

他伸手接过军兵递过来的文书,打开一看,上面简短的写道:幼度兄,建康发兵三万已到城父,荆州援军已到陈郡,不知贵部现在沛郡何处,件信请来城父共商大计。落款为兖州长史王恭。

谢玄(字幼度)将文书放在背后,再次看向了沙盘,朝廷有邸报称现在是三路大军,自己带了一万北府军在东面据谯郡二百里左右,城父有建康军三万,西面自己老家陈郡(今河南周口市附近)有荆州军不知多少。

这样就能一举破敌吗?除非是从一条线路一起攻击,而且这三、五万人马还得与谯郡城内友军一起发起进攻,如果会师,蔓延开来,才能令氐秦军马混乱,一举破之。

那么怎么才能令城内外从一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呢?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年前,在广陵接中书监叔父谢安的书信,太后突然决定临朝听政,叔父虽然还是尚书仆射但录尚书事,等同于大权独揽把持了朝政,这对于谢家是从来没有过的辉煌时刻,竟然在桓温死后走上了巅峰。

太后在朝堂上拍板由荆州军、建康军和自己的北府军三路驰援谯郡,由自己都督三路诸军事协同城父兖州军一起解围。

接信后,率领北府军连元日节都没过星夜启程赶来了淮北。

如果此战能击败氐秦大军,一解谯郡之围,那举国上下都能看到我们谢家的实力,令叔父在朝堂上立足更稳,话语权更重了。

无论如何也要打好这一战,如果败了,叔父也将颜面扫地。

正在思忖着,听到大堂下传来了纷杂的脚步声。

谢玄知道自己无法再考虑战局了,于是转过身来,踱步到了中堂中间。

“振武将军,军马已经布置妥当。”一名身材高大瘦削,四肢修长的将领躬身禀报道。

谢玄边向大堂中的座榻走去,边挥手道:“无终,你们几个都过来坐。”

转过身来,见众人还未就座,心中非常满意,自己还没坐,谁敢坐?

北府军脱离了兖州,准确的说脱离陈安两年了,已渐渐在自己掌控之中了。

于是率先坐下,微笑道:“诸公,快坐,快坐。”

几个人这才坐下,但一起正襟危坐,看向谢玄,聆听教导。

谢玄环顾这几个北府军中将领,缓缓道:“刚刚接城父急报,约我军速去会合,共商讨敌大计,诸公以为如何?”

在座位都是北方流民出身,承蒙太尉陈谦和左军将军陈安选拔及提携,才能进了政府正规军,很少参与意见,只知道执行。

众人默默无言,在谢玄的教导下,大家都被训练成了只听命令不闻世事的习惯了。

谢玄的锐利眼神从众人脸上一一划过,忽然看见了一个二十多岁,紫色面孔,一双环眼正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这是北府军中勇将之一,刘牢之。

他以前就是从谯郡被贬斥而来北府军的,应该熟识谯郡那边的情形,于是微笑道:“道坚,你可有何见解?”

刘牢之没想到会问到他,稍稍一怔,略一弯腰道:“末将以为天寒地冻,信息不畅,且氐贼势众,谯郡四战之地,无懈可击,唯有内应外合,一举破敌。”

谢玄暗暗道,刘牢之的意思跟我一模一样。

只听孙无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