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东晋,我来了!> 第103章 晋简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晋简文帝 (1 / 2)

王彪之向桓温躬身道。

“哦?尚书令大人,先代何人有迹可循?”桓温心中一喜,暗赞道还是大儒博古通今啊。

王彪之心道,抄作业你不会吗?你所行之事不就是伊霍之举吗?

于是朗声道:“治书侍御史何在?”

治书侍御史(掌管图集文书)慌忙出列道:“卑职在!”

“取《霍光传》来!”王彪之吩咐道。

“是!”治书侍御史赶忙跑出了大殿。

大殿文武百官连同桓温皆是饱学之士,尤其是桓温想起郗超去年订计时就提过伊霍之举,自己怎么就忘了呢。

大家心中不由得暗暗敬佩王彪之的真知灼见。

不多时,治书侍御史捧着《霍光传》就跑进了太极殿,交给了王彪之。

几名威望素着,博学多才的江东大名士,像国子学博士孙绰、祠部尚书袁宏等人凑了过来,与王彪之、谢安一起研究了《霍光传》。

不多时,就制订了一套合理的废掉皇帝程序。

大家回到班列中,按官阶站好位。

请出了大晋第一寡妇褚蒜子,正式宣布了废掉司马奕,并封桓温为首席迎立顾命大臣,率领文武群臣迎立司马昱。

褚太后讲完话,桓温偕众文武跪拜叩首。

废的正式程序走完了,下一步就是到琅玡王府迎接司马昱的程序了。

大家跟随在桓温身后走出太极殿,刚走到殿外高高的汉白玉平台上。

远远看见司马奕在荆州军兵的看护下,身着白帢单衣,佝偻着身子,上了牛车。

在衣甲鲜明,刀枪明亮的军兵簇拥下,出了神兽门,离开了皇宫。

秋风萧瑟,天高云淡。

空中不时传来了大雁南飞的叫声,更显得冷清凄凉。

此时此景,近乎于半数的文武官员不顾桓温在场,跪倒在地,哭拜辞别。

哭罢,大家擦干眼泪,从地上爬起来。

太阳还是照常升起,历史车轮依然滚滚前行,生活还得继续。

由太仆卿亲自驾着天子乘舆,桓温骑马紧随在后,他身后是尚书令王彪之,尚书仆射谢安,再后面是文武百官。

銮辂、九旒、华盖、左纛、羽葆、鼓吹、班剑、虎贲等各种卤簿仪仗,一应俱全。

箫鼓喧天,钟罄齐鸣,吹吹打打,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出了台城东阳门,直奔位于雀湖之畔的琅琊王府。

接到司马昱后,大家又回到了太极殿上。

司马昱站在他站了二十三年的位置上向龙案摆放的玉玺一拜再拜,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就像当年刘备刘玄德登基时一模一样。

满朝文武都以为他是感受到了组织上的温暖,感动地痛哭流涕。

但只有司马昱自己心里烂明白。

他从永和二年(公元346年)被褚太后任命为宰辅,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到现在,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打压荆州的桓温。

只要桓温想做的事情,司马昱就不同意,只要是桓温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

桓温多次提出北伐,司马昱就反对,他宁可任用褚裒、殷浩、谢万等手无缚鸡之力只知清谈的大名士率军北伐,也不让桓温去。

结果可想而知,北方如狼似虎的游牧民族打得大名士们落花流水。

而他打压的桓温二十多年来却越压越牛,牛气冲天的现在把皇帝都敢拉下马了。

司马昱擦拭着眼泪,看看身后的文武群臣满眼期待的目光。

再看看身边这位似笑非笑,紫目不时闪着精光的桓温。

他是真心不想坐上那个古往今来令无数英雄豪杰梦想的龙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