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千古群雄闯三国>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扬州走马上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扬州走马上任 (1 / 2)

第121章 刘扬州走马上任

“朝廷册封我为扬州牧、宜城亭侯,阳明你怎么看?”

将黄澄澄的圣旨铺在案面,刘备神色略显古怪地对与其面对面的王阳明问道。

朝廷册封的圣旨是五日前到的。虽然刘备使了不少钱财,但他毕竟没能将朱元璋彻底歼灭。按其猜想,仅靠复土之功,加上金银开路,能让朝廷册封个扬州刺史都不一定稳妥。谁曾想,朝廷竟然直接给其加封州牧,还捎带着送了个亭侯爵位。

事出反常,刘备当即命人驾着船去广陵将王阳明给接了过来,与其一并分析此事因果。

王阳明轻摇鹿尾小扇,略微思索便面露笑容道:

“主公放宽心,此事却是天赐的福缘,安心消受便是。”

“喔?怎么说?”

见刘备疑惑,王阳明便将其分析一一说出。

“此次主公能获州牧之职,却是有两方助力。

一来,帮着主公花钱买职的怕不光只有我们。这些年我们在徐州经营壮大,那些世家遭我等侵占权势,早已叫苦连天。

如今主公有机会被调离徐州,这帮世家怕是一并给朝廷使了钱相助主公入主扬州,好再过回那为所欲为的好日子。

呵呵,这帮人却是不知道,我等还替关二哥买了徐州屯田校尉的官职,要想把咱们请走却是不容易啊。”

听到这里,刘备也不禁哈哈大笑。这帮子世家倒是有趣,为了把自己请走,居然还倒贴钱帮自个买官?这主意也真亏他们能想出来。

王阳明也是不禁莞尔,接着道:

“当然了,光靠使钱,主公想当上州牧也是不易。这第二方助力,便是朝廷本身。

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骚乱反叛四起,塞外异族更是蠢蠢欲动。朝廷为了稳住局势,只得放任各地豪强发展壮大以攘外安内。

谁曾想,这天下英雄之多却是超乎了朝廷预料。无论是凉州的李世民,还是并州的董卓,青州的曹操,辽东的高欢,这些豪强皆展露出了强悍的实力。

朝廷也知道这样放任下去,洛阳的号令怕是再也无人听从。所以朝廷才会想着在宗室之中挑选人才,派往各地担任要职,以加强刘氏对地方的掌控。

我听闻除了主公,朝廷还任命刘焉担任益州牧,刘虞担任幽州牧,刘裕为冀州牧,同时另有不少宗室子弟前往各郡担任太守,以巩固大汉根基不离刘氏。”

听到王阳明这番解释,刘备这才恍然,同时也是皱眉道:

“朝廷还是想得简单了。纵然都姓刘,但真的手握一方军政大权之时,谁还会真的把洛阳朝廷看得比自己权势更重?

更别说都是刘氏族人,手握重兵之后,谁知道有多少人会起光武之心?”

刘备所言王阳明深以为然。一个国家要想制衡地方,唯有强干弱枝一条路。如今朝廷寄托希望于宗室,却是走了下乘。

不过这对刘备来说倒是好事,反正这天下铁定要乱了,朝廷这番做法,让刘备得以在乱世来临前爬得更高,他何乐而不为呢?

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刘宏那抽风般的脑回路,刘备开始向王阳明询问起眼下事务。

“如今扬州世家被朱元璋折腾了一番,但底蕴仍在。要想治理全州,却也离不得世家提供的士子扎根地方。

可若任由扬州世家插手地方事务,他们日后怕是会尾大不掉,胁民与我相持,到那时扬州谁说了算还由未可知。

我本欲学曹阿瞒,从徐州那些投靠我们的小世家中调人来扬州任职,不知阳明你觉得如何?”

王阳明一挥扇子道:

“不妥,徐州世家都是外人,贸然进入扬州任职怕是会引起地方抵触,使得政令难以推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