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32章 慢打太极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慢打太极拳 (1 / 3)

在练起式前,老头对他俩说:“练太极拳一定要慢,因为太极拳练的是敛气入骨之后,周身从头顶到脚底这条骨骼大龙中每块骨节的折叠拧裹,尤其是脊柱三关的折叠拧裹,将来要把脊柱的每个骨节都练出折叠拧裹,这样身体才能够成为一个能量导体,才能够用阴阳转换打击对手。这每块骨节的折叠拧裹,就要意在骨节,让每块骨节都感知到折叠拧裹以及用折叠拧裹传导能量。如果打拳打快了,每块骨节就不能感知到折叠拧裹对能量的传导,就不能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不能达到实战的程度。所以打太极拳一定要慢。快慢程度以自身每块骨节的折叠拧裹之意为要。

好,现在我们练太极拳的起式。

正常站立,此时体内没有能量蓄发,即没有阴阳,处于无极状态。

周身三节开始向下松沉,生成周身三节压缩的下行能量(没有旋转),身体获得压缩的下行能量的上行反作用力后,利用上行能量抬起双臂于胸前,此时依然是不分阴阳的无极状态。

然后开始分阴阳。周身三节在右腿生成向身体右侧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到极致,身体开始分阴阳,右腿是实腿为阴,左腿为虚腿为阳,阴生阳。当然阴阳是相对的,也可以将实腿为阳,虚腿为阴。

你们看现在人打的弓马步太极拳,不但周身三节没有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站着弓马步还阴阳不分,这样的太极拳就是把外家拳的外形动作拿来,然后故作高深地缓慢地打,不抽扯就不能发力,就是假太极拳,就是武禹襄假借王宗岳之名写的太极拳论中说的阴阳未悟而受制于人的太极拳。

周身三节在右腿上生成向右侧的极致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后,不要像形意拳那样把这个蓄积好的能量打出去,而是周身三节开始在右腿上反向向左侧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同时左腿随着右腿上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将脚尖转向左前方,然后将右腿上的能量完全阴阳转换到左腿上,在左腿上继续生成向左侧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到极致,然后右腿跟进半步,依然在左腿之后。两臂基本不动,随着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在两腿之上的阴阳转换而前后伸缩即可。这就完成了左懒扎衣。

这个懒扎衣,本质上就是形意拳的劈拳。只不过形意拳劈拳的各种劲力是分开的,而太极拳的各种劲力是合一的。

太极拳有棚捋挤按踩冽肘靠八劲,都是从劈拳转换过来了。比如说劈拳的第一个动作中前拳向后回缩的捋劲,就是太极拳的捋劲;劈拳第二个动作中向上的钻拳的钻劲,就是太极拳的棚劲;劈拳第三个动作中劈拳刚开始向前发出的推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挤劲;劈拳中最后向下翻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按劲;劈拳前腿下踩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踩劲;劈拳中一手前出一手回缩而形成冽劲,就是太极拳的冽劲;劈拳在贴脸近战的情况下,用肘肩发力打人,就是太极拳的肘靠劲。所以你俩看,这太极拳的八劲完全是劈拳留下来的,所以劈拳是万拳之母,形意拳是太极拳的基础。

但是由于太极拳由于阴阳转换而气屯于内不外发,所以就把八劲浑然一体了。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八劲不是分开的,而是时时刻刻存在于身上的。打太极拳时,任何一个动作的任何一个瞬间,都是身备八劲的,并且八劲在任何一个瞬间都能够阴阳转换成为其他劲力。比如说左懒扎衣这个动作,左手随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回缩而备捋劲,右手随周身三节折叠拧裹伸出而备挤劲按劲,双手均具有一气之起的上行能量而备棚劲,双手的伸缩而备冽劲,脚下备踩劲,肩肘备肘靠劲。并且,以心行气时心力一旦变化则太极拳就开始阴阳转换,周身三节折叠拧裹随时能够向不同方向折叠拧裹压缩旋转,或者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在两腿之间阴阳转换,都能够使得八劲之间相互变化。比如说左懒扎衣时周身三节在右腿上向左侧折叠拧裹压缩旋转,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