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21章 重心转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重心转换 (1 / 2)

第二天,老头开始教万洋和张建练内家拳。

老头对他俩说:“内家拳不是你俩想象中的那样,分为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从此以后,你俩不要有拳种之念,要把内家拳理解为一个系统,一种拳。这内家拳就是从分出三种拳以后开始没落的。形意拳是一切内家拳的基础能量蓄发,如果不能练出来形意拳的化劲功夫,是不可能练出太极拳和八卦掌功夫的,因为只有形意拳的外三合能够调息而达心肾交合,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外形动作是无法调息的。太极拳不过是形意拳向静的方向的一种发展,八卦掌是形意拳向动的方向的发展。形意拳是最中庸的拳种,是内里心肾交合的能量运行在外形动作中的直接体现。所以,练内家拳,只能从练形意拳开始”

二人明白了,不断点头。

老头继续说:“练形意拳,绝不是仅仅练外形动作,而是要练出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切记!练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就是练外三合。外三合改变了人体正常的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动作模式,外三合要求周身整体在同一时间只能向同一个方向,即上下的方向进行能量蓄发,这种能量蓄发叫顺逆的能量蓄发。外三合顺逆的能量蓄发只有在心力拉动周身三节折叠拧裹时才能完全实现,此时能够完全放弃肌肉紧张收缩发力。但是在刚开始习练外三合时,还没有调出息,所以周身三节折叠拧裹是不可能放弃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就是说还需要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做出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外形动作,所以这个阶段就叫打明劲。明劲就是还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打拳,有形于外,内里还没有能量蓄发。虽然是打明劲,我们也要尽量少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而是利用自身体重的能量进行外三合的习练。这首先习练的动作,就是重心转换。重心转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的下行能量在两腿之间的不断转换,来让身体去感知周身三节,感知周身三节向下的压缩和横向的旋转的能量,同时利用这个下行能量调息。你俩站起来,自然站立,两腿不用分开太远,甚至并拢也可以,身体重心位于两腿中间,胳膊自然下垂”

两人按照老头说的站着。

“周身放松,尽量不要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周身只有从头顶到脚底的一条骨骼组成的大龙是挺起的,其他的组织器官,包括肌肉、内里的五脏六腑,都要松沉,像是挂在骨骼大龙之上的。让身体去感知自身体重向下压缩的能量,一直压缩到脚,这叫骨肉分离。将来周身肌肉和五脏六腑均生成下行能量,而骨骼大龙通过对拉拔长生成上行打击力量”

两人使劲感知,但是什么也感知不到。老头看他俩着急的样子说:“不要着急,你俩不可能大脑明白拳理了就马上能够练出功夫。练拳的过程,就是把大脑明白的东西,去让身体练出来,练成意,只有身体把拳理练出来了,才是功夫。我只能教你俩怎么练,能不能练出来,就看你俩的悟性了,也许你俩很快就能练出来,也许一辈子练不出来。这内家拳内里的功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只能教你俩怎么练外面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外三合,内里的功夫只能靠你俩的悟性了。”

二人调整了一下身体,尽量放松。

老头继续说:“好,现在开始重心转换。一条腿卸力,把自身体重完全转换到另一条腿上,在承重腿上周身除了骨骼大龙挺直,其他的皮肉和五脏六腑就如同一个被打碎的玻璃瓶子碎片一样向下掉落、堆积到脚,让身体感知这种向下压缩的能量。在身体向下压缩的同时,身体重心从卸力腿上转换到承重腿上时,是有一个横向的向承重腿外侧方向的推力的,身体在承重腿上在向下压缩的同时,还有借着这个横向推力生成向承重腿外侧的旋转,这样就在承重腿上生成了竖向压缩与横向旋转结合起来的混元下行能量。身体要在承重腿上利用自身体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