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74章 武禹襄太极拳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武禹襄太极拳论 (1 / 2)

武禹襄太极拳论概述

武禹襄先生是文武世家,不但是书香门第,还是武学大家。武禹襄先生在跟陈清平先生学习太极拳之前就已经是形意拳大家了,所以只跟陈清平先生学了“月余”就成为太极拳大家了。

陈家对武禹襄抱有很大希望,希望武禹襄能够利用自己的文笔和社会地位将太极拳发扬光大。武禹襄先生果然不负众望,其写出的太极拳论已经成为太极拳论中的经典了。

由于陈长兴先生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已经将太极拳的能量蓄发系统描述清楚了,所以武禹襄先生的太极拳论中就不再描述太极拳的一心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这个能量蓄发系统,而是着重描述太极拳的具体习练方法与实战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武禹襄先生在其太极拳论中加入了其“偶然”得到的一本王宗岳太极拳论,如果不了解并且没有习练出来太极功夫的是不会理解武禹襄先生的本意的。

陈拳由杨露禅先生传播到社会后,就开始出现一批以太极拳为生的人群,鱼目混杂,泥沙俱下,都不得太极拳之纲要,为了显示一定“功夫”,就将外家拳的功夫(弓马步)移花接木到“太极拳”中,形成了以弓马步为主的双重“太极拳”,然后将弓马步冲拳和其他外家拳的动作的动作打慢点,以此来冒充太极拳。

单重与双重,并不是仅指身体重心,而是指能量蓄发是否在一条腿上生成。在一条腿上生成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就是单重;在两条腿上同时生成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就是双重。

我们知道,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这种能量蓄发方式是不可能双重的,因为弓马步限制了下半身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所以内家拳只能是单重拳。但是面对当时社会上普遍被谬传的双重弓马步太极拳,对太极拳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武禹襄先生想改变这种影响,但是还不敢公开批判双重太极拳,因为当时是双重太极拳都以陈拳的名义传播的,武禹襄先生是不敢也不能直接批判陈拳的,所以只能假借王宗岳之口批判双重太极拳。

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一句话:“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我们知道,在王宗岳先生的时代,只有单重内家拳,比如说心意六合拳、心意把等,还没有普及太极拳,所以,王宗岳先生是不可能“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的,即王宗岳先生不可能在当时见过双重内家拳。所以,武禹襄先生是在假借王宗岳之名批判双重太极拳。

杨露禅先生与武禹襄先生一样,不敢批判双重太极拳,所以只留下一句话:“收身中定,往开里打”。双重弓马步是不可能收身中定的,所以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在批判双重太极拳。

收身,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所形成的屈伸束展,在蓄力阶段就是收身,在发力阶段就是往开里打。

双重是无法收身的,弓马步是不可能收身的。在大家习练会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外三合后,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收身。

内收身外中定,也是杨露禅先生对双重太极拳的批判。

我们再摘录一些其他太极拳的前辈大师对双重太极拳的批评,以让大家彻底弄明白。

杨露禅先生的后辈杨澄浦先生太极拳论: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之势。太极拳术,一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