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54章 形顺意诚心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形顺意诚心正 (1 / 2)

(原文)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介绍)习练形意拳,不可不听老师和拳论的话而自专自用,固执不通。

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例,在打不出力量的明劲阶段总是以为老师错了,自己很聪明,自己按照自己瞎想的去练,非要打出劲力不可,结果总走弯路。其实如果习练方法正确,内家拳是很好习练的,并且二、三年就能出功夫。但是绝大多数人,包括作者自己,都会犯自专自用之病,多走弯路。作者本人练了十多年,至少六年走的是弯路。所以,习练内家拳是一个诀窍就是,傻练而不要问不要想。拳是练出来的,不是琢磨出来的,练拳的过程就是在练身体的意,只有傻练多练才能够让身体生意。身体生意了就会生心,有了需要就自然有了能量蓄发和力量。

形意拳求的是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求的是整,周身三节整了合了则劲力自然生成。什么是整,什么是合?周身三节共同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就是整就是合,而不是用意念一想,就心想事成了。

但是许多人自专自用不听话,专门求力求气求重求轻。这是这些人功利之心太盛,他们不知道形意拳的功夫是由整而得,而习练出周身的整是需要时间与内外六合磨砺的,而耐不住时间磨砺之人,就会盲目地求力求气求重求轻,这样只会耽误习练功夫。

若专求力则还是在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会凝滞不灵,放弃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才能轻灵。专求重则总是气沉丹田,能量不能周身润化而沉重不活。专求气则不习练内外六合而进入玄幻的意念状态,周身三节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心力不能下行,心肾不能交合,神意涣散。

现在人练内家拳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打形意拳专求力,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去打内家拳为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准备的外形动作,其结果就是求力求重,凝滞不灵,拘泥不通。打太极拳的,则盲目求气求轻,就是求荒唐的意念和没有能量蓄发的松懈,其结果就是把太极拳变成了舞蹈体操,与杨丽萍的孔雀舞没有任何区别。杨丽萍的孔雀舞也是受意念控制的(只是杨丽萍是正常人,不需要特意练意念),孔雀舞的外形动作也是轻柔缓慢的,也没有任何能量蓄发,本质上也是松懈状态。杨丽萍的孔雀舞就是意念和松懈的完美集合,就是现在流行的练荒唐的反科学的意念和松懈的太极拳。

要而言之,用外三合打拳就是身外形顺者,周身三节同时向一个方向进行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无形中自增力气;练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蓄发就是身内水火中和者,心力通过经络润化周身而拉动四肢百骸,无形中自生灵气(灵气即不需要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就能动)。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心力下行于丹田、足底,则身重如山;能量上行至头顶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形意拳不可固执一端也。不可固执一端就是什么都不要求,只求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

如果得其妙道,则会达到化劲的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的状态,诚神气矣。

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即有意无意是真意。当意习练到一定程度,周身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就会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服从于心,而达随心所欲的程度,这就是身体已经成功地换力了。大家想一想,大家在使用肌肉紧张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