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52章 明心见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明心见性 (1 / 2)

(原文)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述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介绍),这强身健体之体育一族,创自达摩老祖。到了宋朝的岳飞,又精研《黄帝内经》之意义,将五行与十二形的原理融入武学,就是形意拳。五纲十二目,均是同样的周身整体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形意拳是返璞归真之术,通过习练心力而恢复身体本性(先天之道)之道。形意拳内有阴阳造化,有扭转乾坤之枢机,是强身健体的捷径。

十二形是取天地万物生长变化之原理,取世间禽兽之特能,模仿其性能而成。练得久了,自然能够得其精妙于自身。

《黄帝内经》是我们的老祖宗专门研究探索人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之间联系的文献,并且由此发现了人体的经络。心肾交合这个词就是第一次出现于《黄帝内经》中的,故形意拳参考内经之意。习练内家拳的,都应该去看看《黄帝内经》,即便看不懂,也至少要知道内家拳练的是什么,内里的功夫到底是什么。

经络,即便是现在的中医也不知道经络是干什么的,如何被发现的。虽然中医文献中都描述经络能够通行血脉、沟通表里、联络周身,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沟通表里,联络周身。

经络就是丹道之术在习练五脏六腑的能量蓄发中被发现的。经络并非人体组织结构,只是一条运行心肾交合的能量的通道。这就好比在荒野中走出一条路,这条路不是与荒野不一样的一个东西,依然是荒野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的心目中认识到它是一条路。经络也是一样,经络本身就是人体存在的组织结构,只不过五脏六腑的能量在其中“走出了一条路”而已。

现在的中医,远远没有达到其真实的医治效果-------那就是把《黄帝内经》中的内容弄丢了,不会心肾交合,不会使用五脏六腑的能量蓄发,不会直接运动、治疗五脏六腑,而只会在四肢百骸的阳脉上扎几针。现在的中医已经不会治疗内里了。

我虽然对医学一窍不通,但是我认为,《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心肾交合,才是中医的本质,中医应该帮助人们练丹道之术而直接锻炼、治疗五脏六腑。

五纲,即心肝脾肺肾五行,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的能量蓄发。五行对应于五行拳。十二目,即十二形,取十二种动物之能融入武学。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意,心之所发也,意就是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对心力的控制而生成的条件反射。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之意构成了形意拳的外形动作。五行拳的外形动作是内里能量蓄发不加掩饰的直接体现。

“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这句话不要做扩大解释。有些人不懂内家拳,将这句话向玄幻方向解释。这句话的本意是:明心,即练出心力;见性,即找到人体先天的五脏六腑的能量蓄发的本性;还原,即返璞归真,使人体恢复到先天的利用五脏六腑进行能量蓄发的状态。

阴阳造化,即内里五脏六腑的能量蓄发的阴气的能量与外部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阳气的能量相互阴阳转换,利用后天能量补充先天之气。转乾坤,即内家拳内里的心肾交合、外部的外三合,生成的都是上下颠倒的能量运行,即上面的能量下来,下面的能量上去,此为扭转乾坤,天地交合,这是内家拳的道行。

习练形意拳,不但能够练出功夫,还能够强身壮体,治疗五脏六腑之疾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