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内家拳演义> 第29章 三节与外三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三节与外三合 (1 / 2)

岳飞自然要比士兵练的快得多。当士兵们还在习练重心转换时,岳飞已经达到心肾交合、静极生动的程度了,心肾交合的能量在经络中流串,他要控制这股能量,使用这股能量发出打击力量。

他要创建一套拳,以及一套完整的拳理。这套拳要能够在战场上与敌人一照面就一下子夺取敌人的性命--------至少要让敌人失去战斗力,不给敌人留下反击的机会。唯一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巨大的能量蓄发和打击力量。

由于这套拳不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那么这套拳的动作模式,即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动作模式,就要重新建立一个规范。

不能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地动了,那么应该怎么动?

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这各部位就包括了所有能够活动的部位,即这套拳是浑身所有能够活动的部位都要动的,而这浑身所有能够活动的部位,都是像竹子一样成节的,这也是由人体骨骼结构所决定的,人体的骨骼就是一节一节连接组成的,每一个关节都是能够活动的部分--------所以,人体得分节。

怎么分节合适呢?分多少节呢?

以三节为基数分比较好,岳飞核计。那就以三节分人体吧。

我们先引述一段后世的武学大师,陈杨吴武孙五大派太极拳共同的老祖宗陈长兴先生写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话来说明一下三节吧: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由于引述了这段话,我们就不再另述三节之分了。大家只需记住,内家拳人体分三节,其意义如下:

第一,“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这就给大家指明了在练拳时周身的意在哪里。意不是意念或者大脑意识,意念和大脑意识与能量蓄发没有任何关系。身体分三节,就要用每个三节去体会和感知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过程和能量运行过程,让三节学会生成能量蓄发并且运行能量。

第二,内家拳是周身三节动,一动无有不动,动的方式有两个: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与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在两腿之间的转换。而不是像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那样动作。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抽扯之形。

第三,周身三节动的动作模式就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即力起于根节,贯通于中节和梢节。

第四,要牢记“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内家拳在习练时分三节,在应用时周身一体--------由能量在三节贯通成为“活”的周身一体,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周身一体。从这个方面来说,内家拳习练的就是周身三节贯通而使周身成为一体,周身就像一条蛇一样。

既然周身一体,则意味着周身三节为一体,所以周身三节要一动无有不动。周身有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