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txt> 第564章 列装“56半”的布局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4章 列装“56半”的布局1 (2 / 3)

本的雏形。但是,随着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大规模入侵苏联,苏军大规模溃退,许多工厂不得不迁移到大后方,因而导致新型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直到1944年才得以重新开展这项工作。

最终,等二战结束后,西蒙诺夫设计的半自动步枪SKS-45也在1945年完成设计,经过了多次测试和改良后,到了1949年正式被苏军采用。

SKS步枪制作精良,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便于生产,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步枪。可惜这款步枪生不逢时,入列苏军没多久就被AK47全面取代。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款步枪在中国、越南、约旦、埃及等国等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国仿制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不仅成为解放军主力枪械数十年,成为一代经典武器,还成功出口众多国家。

…………

闲话不提。

仅仅是经过一次实战,战士们就普遍发现了加兰德步枪的硬伤。

对东亚人种来说,这款枪确实有些太沉重,后坐力也偏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战士们确实需要一款射击精准、结构简单、质量上乘、后坐力适中的半自动步枪。

从长远考虑看,把“56半”提前“研发”出来,不仅可以让军分区战士们负重更轻、火力更强,极大提高主力部队战斗力,还可以让中国军工摆脱一直仿制西方武器的帽子,打响中国军工人的名声,实在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而且,目前的云烟兵工厂的设备足够先进,工人也有一定的经验,从生产角度看还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这里,张云顿时陷入了沉思。

“56半”不是一款普通的武器,而是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半自动步枪,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中间威力弹,是一类新型子弹,即介于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弹威力中间的一类子弹。

目前世界各国的步枪,包括加兰德在内,使用的都是全威力弹步枪子弹。该类子弹重量较大大概在20多克,弹头重量一般为9-12g,有效射程普遍超过800米,在1500米外仍然有杀伤力。

这是从一战时期沿袭下来的子弹。

在战火纷飞的一战时期,欧洲部队大部分时间打的是沟壕战,远距离互相射击,大威力步枪弹射程远,杀伤力强,自然十分合适。

但是到了二战后期,大家普遍发现,随着部队重型装备量越来越多,远距离交战绝大部分是火炮、飞机等完成,步兵们更多的是负责守卫和占领阵地,交战距离90%以下都发生在400米以内,极少发生远距离交火。事实上,步兵们也很难通过机瞄打中400米外的敌人,除非是加装瞄准镜的精准步枪(狙击步枪)。

换句话说,沿袭一战时沟壕战的步枪子弹,在二战时期威力普遍是过剩的。而大威力的步枪子弹装药多,重量大,占用了士兵有限的负重能力,十分不划算。

正因为如此,二战之前,各国普遍都在尝试中间威力弹,并设计了一些枪型。但战争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军队纷纷倾向于大量生产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的老式步枪,而不是冒险生产新枪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步枪迅速扩大产量,还可以适配之前储备的大量老式弹药。

可以说,二战的爆发直接阻碍了半威力子弹枪型的发展。唯有德国,在二战末期,因为前线压力太大,才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StG44,寄希望于扭转局势。

正是因为吃了StG44的亏,苏联才坚定了发展中间威力弹枪型,衍生出了SKS、AK47等经典枪型。有趣的是,二战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