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大明有闲王免费在线阅读> 第181章 六部食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六部食堂 (2 / 3)

财,想要做出官解的改变,可是官解总是出一些奇葩的问题。

因为负责押运官员自己也没钱送礼,虽然东西也不能正常入库,但是大多时候倒也不会受什么牢狱之灾。但是这批东西不能入库,就要下面的州县再征收一批啊!

或许有人会说就不能先把好的一部分先入库吗?到时候不合格的那些另外重新补?

抱歉,没有这个惯例,一旦抽检验收不合格就要把入库的物品全部退回,然后当地政府再重新征收。

至于怎么抽,那就是验收的太监的职责了。

这一来一回,运费说不定比货物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官员们只能默认了民解来解决问题,负责民解的人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地给太监们送礼交银子。

更为奇葩的是,大明朝的税收制度规定,为了防止一家独大,所有征集的物品都不能是一个地方出产的,或者一个部门的供给是天下各个州县集中供应的。

这么一来,举个例子,假如顺天府谋一个州县的夏税、秋粮收了上来,起运和留存都要分开供应。

起运的税负可能是供给给边镇军需,留存的税负是供给给地方卫所,宗室禄癝,生员癝食,俸给,转运到府衙等等。

不是说这个州县供应某一个部门,而是可能要跑十几部门,这个部门多少多少两银子,那个部门多少多少两银子。

而且州县收上来的税收,也不能集中放到府衙,让知府给布政使司上面送过去,因为为了避免经手人过多导致贪墨,知府和布政使并没有税收的权限……

最头疼的就是给京城的税负,给京城缴纳一次实物或者白银,说不定就要跟几十个部门做交接,因为这些部门都有自己小金库。

前文有说过,几乎六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银库,而且一个地方的税负是州县的长官负责来征收,但是他们不只给户部的太仓银库交钱,还要给工部,兵部,礼部,吏部等等杂七杂八的部门交钱。

这是乞丐皇帝朱元璋想出来的法子,古代皇帝这么做,对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做出了最为严苛的限制。

所以终明一朝,也没有出现什么武将叛乱割据的情况,权知几省军政的总督,放在明末,王朝已经腐朽不堪的情况下,历史上的崇祯还能说杀就杀。

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没有形成武装割据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因为终明一朝,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后勤部门,军队和朝廷的供应来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这也是历史上明末孙传庭练兵的时候,士兵用的鸟铳做工质量不一样,总是打哑炮的原因,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出产的,做工质量根本没办法统一。

只有等到了李自成一伙人形成了气候,抛弃了大明朝的税收制度,以战养战,哪里有流民,哪里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无本买卖了,不在讨论范围之类。

虽然这样的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武将专权,可是这样的制度,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行政效率了,所以朱由检一直在做一些尝试。

京营当中的思政体系,就是抄袭后世的“支部建在连上”,不然这个时期的军队,谁认识谁是皇上啊?

所有军人的身家性命,完全都是掌握在自己上一级的军官手里。

京营思政这项措施,设立的时间还很短,更多是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之后在新军中施行。

再说财政制度的改革,这个六部食堂就是第一步,如果冒然宣布将六部的小金库合并到户部,说不定就得遭到其他五部的强烈反对。

因为六部之前都是各顾各,但是这个食堂一开,支出的银两只要有一个共同的名头,以后这些共同支出的项目渐渐增多,六部的银库合并就顺理成章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