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大明有闲王 小说> 第181章 六部食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六部食堂 (1 / 3)

明朝这时候是没有御膳房的,皇宫中仅有光禄寺,尚膳监,尚食局来伺候皇帝与妃嫔们的用餐。

具体的操作是光禄寺拟定食谱菜单,皇上接到了光禄寺的菜单以后,看看名字,喜欢吃什么就勾什么。然后光禄寺将菜单发到尚膳监制作,最后再由尚食局的太监和宫女们伺候皇帝餐饮。

这样的分工不可谓不细,仅仅一个伺候皇帝饮食的人群,都有一个尚食局这么专职的衙门。

可是分工再细,也架不住光禄寺出来的东西难吃啊!

因为光禄寺职能可不是只为了伺候皇帝的饮食,人家是个正经的国家部门。

光禄寺要掌管祭享类的餐饮,包括祭祀和荐新,祭祀又分祭与祀,天神为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除此之外,光禄寺还要掌管宴劳类的餐饮,就是皇帝赐宴的安排,这些工作可比单单给皇帝做饭要重要多了。

光禄寺对皇帝和他的妃嫔们宴饮安排工作只是人家工作的一小部分,这个时节对皇帝的要求还是颇高的,道德君子们就不是很想皇帝吃好喝好,满足口舌之欲。

所以光禄寺的官员们对此也不是很有热心,而且也很怕把皇帝嘴养刁了,以后可就难伺候了。

最终就导致,如果你单单看光禄寺的食谱菜单,看着倒是还能过去。

例如什么焚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白汤,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猪屑骨、荔枝猪肉、猪耳脆、牡丹头汤、猪肉龙松汤……

但是味道真的不能说有多好吃,单论菜品的精致与色香味俱全这方面来说,跟后面清朝皇帝的御膳房比较,那是天壤之别。

《万历野获编》中不是还有三大名不符实的论断么?“光禄寺的茶汤”,“武备库的刀枪”,“翰林院的文章”。

排头一位的就是名留史册的光禄寺茶汤,其实真的不怎么好喝。

顺道在此辟谣一下,后世常有人造谣说明朝皇帝因为姓朱,所以民间不能叫猪为猪,应当叫彘。

其实这些就是个别无良自媒体的臆想而已,当你看到光禄寺菜单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谣言了。

也不瞧瞧上面多少猪肉做的菜,也没见菜名有什么变动。

其实有些东西一细想,是经不住推敲的,比如后世大火的《西游记》就成书在明朝,里面的猪八戒,也没见作者有什么避讳吧?

吴承恩在描写猪八戒这个人物时,有用“豕”,“彘”,“本家老爷”,“万里哼”之类的字眼来代替吗?

其实这只是后人对古人的臆测,古人讳名而不避姓,指猪为彘,纯属无稽之谈。

朱由检和朱由崧虽说要在宫中用饭,却不是吃朱由检的小灶,而是想要去六部的食堂去看看。

朱由检登极以来,削减宫内的开销,将多余的粮食和肉食全部投进了六部食堂。

这项工作也只是前一阵子刚刚施行,因为光禄寺的职能就是给天地人神做饭的,所以这个职责也一并划给了他们,只不过这里的菜品却是朱由检和朱由崧共同拟定的。

这个六部食堂的想法由来已久,原因自然是朱由检想要遏制宫里太监们的不法之事。

这个时节各地给朝廷的交的税,其实跟皇帝交的税是分不开的,因为国库和内帑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实物缴纳,这个实物缴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是各地州县的官员收到了百姓缴纳的税负实物之后,由官府押解入京入库。

而是通过谁缴纳谁押解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各地的税收如果想要顺利入库,就得给负责入库验收的太监们送礼,不然随便挑一点毛病,就不能入库。

不是没有官员避免劳民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